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在乌镇拉开序幕。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给“亚健康”的世界经济展现了难得的机遇。这其中,互联互通带来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更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多方共赢机会。
众所周知,传播学理论上早有“数字鸿沟”一说。它意指,一项新技术在出现、传播乃至成熟的过程中,总体上会提升人类福祉,但因为文化、经济、教育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种群获益不同。这种差异,甚至会加大不同种群之间原有发展差距。这体现在信息技术上,就是“数字鸿沟”。这种“数字鸿沟”对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助推效应,正在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有迹象显示,近年来国际社会的“数字鸿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全球人口的40%,但还有近40亿人口未联网。最不发达国家更是只有6.7%的家庭实现了互联网连接,与世界平均水平的46%和发达国家的80%有较大差距。在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排名中,8个来自欧洲发达国家,两个是韩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排名第82位。今年4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多达三分之二的亚洲国家甚至都没能进入这个榜单的前半部分。
“数字鸿沟”既折射了现状的不足,也彰显了未来的机遇。所谓“弯道超车”、“机会窗口”,每每都出现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中国如果能继续在城乡、区域之间缩小“数字鸿沟”,必能更好地迈向现代化。而就国际范围而言,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加快提升互联网普及程度。而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也有义务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使得互联网技术普惠全人类。
“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升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而互联互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国当前正在大力开展面向东盟的中国—东盟信息港,以及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中阿国际网络大通道建设,正是对“数字鸿沟”弥合的努力。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就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一方面对准了共同发展的价值选项;另一方面也明确将互联互通列为主要内容。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就是有“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代表参会。这意味着加大对落后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应是未来全球努力的一大方向。
让互联网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穿越国界,融贯全球。这将弥合人类不同种群、国家的“数字鸿沟”,同时也给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让中国互联网经济在全球平台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