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韩寒恩师袁敏:多元时代很难再出现第二个韩寒
2015-12-11 09:24:00
 

  原标题:多元时代很难再出第二个韩寒

  杭州的袁敏曾经编辑出版过韩寒、海岩等众多畅销书和策划过轰动全国的“新概念作文”等出版事件,被誉为“金牌出版人”,因为她当年慧眼识真发现了韩寒的才华,袁敏也被视作这位青年作家的恩师。近日,袁敏来成都几所小学和中学进行演讲,其间他抽空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相比上一代的作家,现在的80后、90后青年作家普遍对市场更敏感,很多人深谙文化消费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也特别能把握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这算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自媒体改写作家成名方式

  1999年,袁敏在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时,参与发起了新概念作文大赛。“我知道韩寒,是在编辑《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奖获作品选》的时候,在180余篇精彩纷呈的获奖作文中,韩寒的《求医》和《书店》两篇文章以其幽默诙谐辛辣老到的语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及至看到那篇摘取一等奖桂冠的《杯中窥人》,了解到这篇文章是在考官即兴出题——一杯水,一团纸投入其中——韩寒在一小时内挥笔而就时,我不禁在心中赞叹:后生可畏!”

  韩寒和郭敬明最先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之后开始写小说,继而成为职业作家,如今这个作文大赛已经举办到了十五届,虽然仍然在吸引着怀揣文学梦的各路“骚年”,但影响力已经不如从前。袁敏告诉记者:“以前参加作文大赛是孩子们进入文坛的‘敲门砖’之一,比如当时韩寒参赛的文章文笔很老辣,思想又深刻,其文字有超越了年龄的成熟,这样的作文很能吸引评委的目光。他们的美文集结成册后,很容易流传一时,而现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如此发达,年轻人创作的作品发表的平台比以前多了不少,好的文章在网上会一夜走红。”

  网络化发展是另种生存之道

  当下,还有很多青年作家把作品投在各种网络文学网站,点击数和阅读量高的作者很容易会得到同网站签约的机会。网络化发展,目前青年作家的另一种生存之道。2014年,浙江省开全国之先河,成立了中国首家省级网络作家协会,目前有很多来自全国的青年网络作家聚集浙江搞创作,其中就有以《斗破苍穹》成名的四川网络作家天蚕土豆。身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社主编的袁敏说:“不少网络作家20多岁就可以挣1000多万,他们的作品阅读量大,受众面多,但是这些作品在文坛占据的位置和流行度不一定成正比。”

  在袁敏看来,大部分网络作家对文字的打磨精度还欠火候,“很多时候,他们的创作状态都是在赶工,有些为了满足读者的兴趣还胡编乱造。”而这个现象其实也反映了当下浮躁和泛娱乐化的时代特征,而那些依然靠传统出版为生的青年作家也不得不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以及市场风向的变幻。袁敏说:“很多青年作家对市场很敏感,也善于包装和推广自己。不过,也有不少坚持纯文学创作的年轻人,他们很纯粹,他们写书不是为了挣钱,反而刻意和市场拉开距离。”

  当下很难再出现第二个韩寒

  对于韩寒停笔改行拍电影、搞赛车,已经和文学渐行渐远。袁敏说:“他名气都这么大了,如果考虑经济效益,他随便写本书出来卖都肯定很畅销。可是韩寒骨子里对待文学却是一个很严肃和慎重的人,现在的风气既然如此,他就干脆不写了。”至于今后中国文坛是否还能出现像韩寒、郭敬明这样的领军人物,袁敏表示,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读者兴趣转移得很快,以前出现个郭敬明,出现个韩寒是很容易红的,现在则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当下的青年作家生存方式也是很多元化,不像以前单纯地可以靠写作来养活自己,现在他们可以去兼职写剧本、当导演、客串唱作人甚至是热门微信公号的幕后推手。不过,袁敏还是更支持青年作家回归到更原始、更朴素的生存状态,“我很尊敬那些执着于纯文学的人,他们宠辱不惊,他们潜心创作,在这种生存状态之下,最有可能创作出能够传世的优秀作品。”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华西都市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