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我不是明星"幕后暖心 节目组"修补"明星家庭关系
2015-12-05 06:47:00
 

  原标题:《我不是明星》幕后故事暖心 节目组“修补”明星家庭关系

丁嘉丽和女儿丁丁

  自2013年以来,各式各样的户外综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唱衰室内综艺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我不是明星》却在这两年做了整整7季,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生命力十分顽强。对此,制片人吴彤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两年时间里,节目组不但帮助明星子女们展示自己,还会通过适当的设计,让明星和子女们互相敞开心扉,化解矛盾,俨然成了明星家庭关系的“修补师”。

  制片人叹两年7季“意外”

  2013年8月,《我不是明星》第一季开播,首期在收视表现偏弱的周一档就顺利破1,之后几乎一直保持同时段收视第一。完全自主研发的新模式,不拼大制作、强卡司,第一季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制作这档节目的吴彤团队来说,无疑有些许意外,“其实《我不是明星》 做第一季的时候就没想过做第二季”。然而,这个模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明星子女不拼爹的概念也得到不少正能量的反响,于是原本一季12期的节目被拉长到15期,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季,直到如今的第七季。

  意外本身就包含着无数不确定性,有令人惊喜的意外,自然也有令人崩溃的意外。节目组在背后也历经煎熬,节目编导曹毅立透露,最崩溃在于敲定选手,“原本已经敲定了,提前两三周说来不了,那个时候最崩溃”。而为了不开“天窗”,最赶的时候,临时更换一名选手只用了两天,“那个时候就是满世界地找,无论如何总要录下去”。

  而对于负责道具的编导袁峰来说,连续7季马不停蹄地录制,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累”。在制作第六季《我不是明星》的同时,吴彤团队还肩负着另一档经典明星竞技真人秀《掌声响起来》的制作,兼顾两边还不能出差错,强大的压力令他“十分崩溃”。好在,即便是在这种状态下,节目的录制也没有丝毫放水。

  节目用心设计以情动人

  普通人眼中,明星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更不会有多少烦恼,但其实由于常年在外工作,明星家庭成员的亲情纽带有时候比想象中还要脆弱,《我不是明星》 节目中,就出现了不少这样的明星家庭。

  吴彤坦言,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最令他为难的是处理那些不太融洽的亲子关系,“有些明星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存在裂痕,我们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做大量的设计来弥补”。这样的“设计”,包括邀请明星父母悄悄来到舞台上,在子女不知情的情况下倾听他们袒露心声,说一些平时单独相处时不可能说出口的话。这种“迂回战”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但操作上,比常规节目单纯沟通要做更多的准备。

  之前的节目中,演员王志飞因为不满儿子王也“一意孤行”要唱歌的决定,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愤而离场,节目组通过努力联络到了王志飞的朋友家人,甚至请到了吴秀波、杨丽萍等大咖好友来到现场,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终父子俩重归于好。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看到了扣人心弦的亲子互动,也折射出自己生活中的相似情感,从而产生共鸣。或许,这也是《我不是明星》成功的秘诀。(记者 曾索狄)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闻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