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话剧《谍杀》剧照剧团提供摄
谍战话剧《谍杀》剧照剧团提供摄
中新网太原11月30日电 题:一个中国地方小剧团的“大烦恼”
作者 胡健
山西省会太原的五一路一带被称为老城区,这条街480号是阎锡山创办的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196号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女人胡同。55岁的太原市话剧团在228号,团里地方不大,被这群艺术家们称为“陋室”。他们马不停蹄排戏的同时,却为演出场地犯起了愁。
“55年来,我们一直蜗居在这个地方,没有排练场地,演出场次也跟不上。有时候感觉就像游街商贩一样,做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饭,没有地方卖,只能沿路吆喝。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一直是我们的心愿。”太原市话剧团团长韩林一语道出了苦衷。
太原市话剧团30日对外发布三部话剧的演出信息,热情好客的韩林一进门便告知到场的媒体同仁,“一会大家都别走,尝尝我们用感情做出的面条。”就像过年走亲戚一样,她已把这间不到30平米的排练厅当成了会客厅,生怕怠慢“客人”。
由该团排的谍战话剧《谍杀》、法国戏剧《遭遇奇葩》以及英式幽默戏剧《非请莫入》将在日后的洋节日里一一上演。《谍杀》自北京人艺首演后备受各界好评,这次他们将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连演5场。其余两部分别在圣诞节和情人节上演,是经过一年打磨后的升级版。
为了这次演出,韩林专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专项补贴,以便更踏实地进入市场。这份补贴是用于《谍杀》剧本的升级改造上,其余两部剧完全是市场化运营。租赁场地、设备、灯光音响等费用,基本上与票房持平。苦于没有剧场,很多剧目都只能保存在演员的脑袋里。
《遭遇奇葩》是2014年情人节推出的剧目,演了两场后便在好评声中销声匿迹。包括英式喜剧《非请莫入》在内的众多剧目,都因剧场问题被搁浅。韩林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基,演出市场的繁荣更是象征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很多一线城市,演员在后面排,第二天就能在前面演,而我们排完了却需要挨家挨户地打听,能不能让我们演几场。”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拉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2009年7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中国第一次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的规划。
在此背景下,处于半关闭状态47年的太原市话剧团开始实行转企改制,剧团从过去的“养人”变成了“养戏”。仅仅一年时间,太原市话剧团就形成商演剧、红色剧、儿童剧3个系列9部剧目的创作体量,一年演出200场以上。根据宁浩电影改编的话剧《疯狂的疯狂》成了这个剧团的救命稻草。
“命”救回来了,如何把剧团的后半生过得更精彩,是韩林经常寻思的问题。“今年大大小小的剧目演出了有一百多场,有三分之一都是靠儿童剧来支撑。《谍杀》在北京人艺演完之后,从商业角度和主题立意上都受到很多业内专家的认可。类似的成品剧目一共有16个,如果有自己的剧场,一个月演一个还富余俩。”韩林说。
韩林和媒体们坐在三楼狭小的屋子里,窗外是老城区的瓦房,大家一人一筷子地夹着大锅面条。韩林聊着聊着就感慨道,“其实,全团上下都有一个剧场梦,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不敢停下脚步,只能多排戏,做足准备。说不定哪天掉下一个馅饼,正好就被我们接住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