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人不相信“冬天”
2015-11-13 08:08:00
 

  原标题:新闻人不相信“冬天”

  “今天是立冬,也是记者节。只有身在其中,才懂得你们的选择和坚持。”在11月8日第16个记者节当天,一位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留下这样的感言。

  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传统媒体的记者通过微博、微信获得信息变得平常的同时,新媒体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构成了巨大挑战。然而,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与问题,传统媒体中仍有大量的精英在坚守。

  正如1920年广播与1936年电视出现没有消灭纸媒一样,人们在震惊于新媒体的功能之后,出于需求的多元,可以容纳下旧有的媒体。如果这一次出现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是获得信息的终极方式,传统媒体的人才与技术也会渐次融合于新媒体,最终获得新生。

  近来,传统媒体知名新闻人离职、改行对新闻业士气带来一些影响,然而,关键问题在于,新闻人应该认识到记者如果可以跳转到其他行业获得高薪与发展机遇,其本质在于他在新闻业中已取得的突出成就。一个人在新闻业一无所获,没有声誉与能力,他也不大可能在其他新兴行业中寻求到好的起点并立足。

  总之,造成行业的感伤情绪不在于冬日初雪与互联网的颠覆性威胁,而是面对挑战的应对缺乏,以及应对的信心不足。

  从人类历史来讲,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面对行业大转型的年代,新闻人应该去主动拥抱机遇。当下一些传统媒体的积极实践也不断给新闻业以希望。像《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以及一些大的传媒集团,都以自身的实践拥抱互联网时代,他们开设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显示出巨大的传播优势。社会在变革,国家在前进,时代为新闻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作为新闻记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既然躲不开,那就投入进去!

  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职业节日之一,这说明新闻工作是一项极其具有社会价值与荣誉感的工作,无论新闻的形式如何变迁,记者永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业。正如一部美国电影《冬天的骨头》所揭示的——在充满困难的境遇之中,人性、能力与职业精神才能绽放出惊人的光芒。

  是的,立冬了,但新闻人的字典里没有“冬天”。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