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丹:扎根时代沃土 讲好中国故事
2015-11-10 18:37:00
 

  原标题: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丹:扎根时代沃土 讲好中国故事

  齐鲁网11月10日讯为庆祝中国记者节,山东省委宣传部、省记协今天下午在济南召开山东省新闻奖颁奖报告会,向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名单和2014年度山东新闻奖获奖获得者代表颁奖。会上,青岛广播电视台编辑袁丹分享了本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 从追赶到领跑 中国高铁亮出中国创造新名片”的创作过程及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同行:

  大家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丹。

  2014年度,由我主创的广播消息《从追赶到领跑 中国高铁亮出中国创造新名片》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也是继上年青岛广播三件作品入围中国新闻奖之后取得的又一创优突破。

  今天,我将结合本次获奖作品创作过程和自己从事记者工作12年来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记者站在时代前沿、记录时代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体会。我汇报的题目是《扎根时代沃土 讲好中国故事》。

  一、讲好中国故事,要锲而不舍,不断追问

  去年6月7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在青岛通过了国家验收。从追赶到领跑,以CRH380A型高速动车为核心的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创造新名片。

  对于该重大新闻事件,地方媒体自然有让作品价值呈现的优势:首先,重大新闻事件在青岛发生,青岛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同时,中国高铁通过验收,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体现,也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这又让新闻事件拥有了全局视野。

  对于发生在青岛的这次重大新闻事件,我在采访之前就做了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对以CRH380A为核心的高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提前“备课”。验收会当天,我在现场完整记录下了验收会的典型音响,并成功采访到了南车四方副总工程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等重要人物。

  按常规,完成这些采访之后,本次新闻报道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满足。因为本次重大专项验收会云集了中国10多位重量级的院士。跑科技10多年,我深知这些知名院士汇聚一堂的难能可贵。

  不过,在与有关单位多次沟通之后,得到的答复都是“院士不愿意接受采访”。就在这时,同行的众多记者都已经准备打道回府。不过,我却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全程跟随多路院士参观团,现场参观南车四方“CRH380A”高铁列车,并且在院士必经的参观地点附近等待了1个多小时。

  或许是被记者的诚意打动,或许是记者前期的精心准备让对方感觉有备而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两位院士面对记者话筒,终于开了“金口”,对中国高铁的创新跨越给予了评价,为本篇广播消息画龙点睛,也让发生在青岛的重大新闻事件,充盈地方特色和全局视野。

  正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在全媒体时代,在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少的时代,地方媒体要讲好新闻故事,需要有独家角度,独家解读,而这都需要记者能够在新闻采访中,“顶天立地”,锲而不舍,不断追问。

  二、 讲好中国故事,身体和心灵要同步贴近

  2014年春节前,我跟随“中国海警1021”船,前往距离青岛大约55公里的黄海中部无居民孤岛千里岩,探访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守岛人。

  当天,黄海风浪特别大,船刚航渡了1个多小时,我就已经吐得一塌糊涂。就在这时,喜讯传来,出于安全考虑,船长决定调转航线,返回青岛,当时我真是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再受晕船之苦了。遗憾的是这样一次难得走进海岛的采访机会泡汤了。不过,就在往回航行了约20分钟之后,海警船又重新往千里岩进发了。原来,这是春节前“千里岩”的最后一次换班,否则岛上就没有淡水、没有食物了,最终船长经过慎重考虑,综合风浪因素,继续朝千里岩挺近。于是,作为随船记者,我再一次经历了心情的快速转换,并在大风大浪之中、在几乎将胆汁吐了好几遍之后,终于航渡超过7个多小时,抵达了千里岩。

  抵达千里岩后,我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在这个黄海孤岛上坚守了整整37年的千里岩老站长张世江。“淡水不足的时候,接雨水洗菜洗澡”,“夏天蚊子、苍蝇和‘小咬’盛行”,“长时间在没有人烟的岛上,回到陆地甚至将信件投在了垃圾桶”。面对记者的话筒,已经快退休的老站长敞开了话匣子,也让第一次来到孤岛的我,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从千里岩返航之后,我一气呵成,不仅制作了“记者走基层”,还制作了近半个小时的“千里岩守岛人”特别节目,而这样来自基层的作品也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好评。

  曾经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亮曾说过:“好的采访,是一次成功的抵达。”在我看来,要做好采访,讲好故事,不仅身体要抵达新闻现场,心灵同样要抵达,只有真正走进现场,离现场近些,再近些,离新闻人物的心灵近些,再近些,才能真正采写出跳动时代脉搏的好作品,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

  三、 讲好中国故事,心中要涌动真挚的情感

  2014年9月30日,我国首个法定“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我深入青岛莱西、胶州等地,寻访不同时期牺牲的著名烈士:孙春林、严力宾、葛路。记得那天晚上我来到葛路家中采访时,面对记者,葛路的妻子贾同梅动情地说:“葛路走了12年了,我还以为你们把我忘了!”就是这样烈士家属的一句话,让我百感交集。12年了,当年这位为救落水女子英勇献出生命的青岛英雄,依旧让家人无比思念,而作为媒体,我们却在12年前的空前密集报道之后,有些悄无声息,几乎很少再关注烈士家人的生活。

  采访中,贾同梅动情地告诉我:葛路走了12年了,每当听到《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都会感慨万千。她说:“葛路走了12年,我每天在那做饭,就想,他活着多好,家里碰到什么事我就想,葛路,我怎么办?”

  可以说,在葛路家中的采访,我一直被感动所包裹。也正是这样充满感情的采访,最后制作的特别节目《重温英烈足迹 找寻精神坐标》才会让听众感动。

  我想,再华丽的语言,不如一句真话有分量;再优美的辞藻,不如一句跳动着情感的真话打动人。

  从业12年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感动,让我心灵充满了力量。当郭川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返回家乡青岛,面对码头上守候多时的妻儿纵深跳入冰冷的海水游向对岸后跪倒在妻子儿子面前时,在现场的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今年残运会现场假肢脱落单脚跳向终点的残疾人运动员李茂大,在我面前回忆意外截肢后自己吃的那些苦,我眼角同样噙满了泪水;当中国海军60华诞,来自不同国家的战舰在万顷碧波上驰骋,大海之间“军舰共长天一色”,在媒体观摩舰上采访的我不禁心怀激荡;当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将古典诗词优雅地吟诵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君子之风,同样让我如沐春风。

  的确,新闻要理性、客观、中立,但是并不意味着记者应该冷漠、毫无情感。反而,只有充满滚烫的情感,用跳动的真心,用充满文化情怀和人文色彩的笔触,才能采写出有灵魂、有生命、有温度的作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很多新闻人对新闻的理想情怀。不过,转型期的当下,在新媒体的重重包围和夹击之中,新闻人也迎来了一个荣耀与危机并存的时代,有人选择离开,有人开始彷徨,但依然有人选择了坚守。我想,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当下,作为新闻记者,更需要这样一份坚守。当阳光打在脸上,作为记者,我们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加油,同样也为自己加油。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作为记者,在属于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让我们用心擦亮梦想,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脚下的这片土地,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忘初心,在流水一样流逝的光阴中,讲好中国故事,留下不会轻易被磨灭的时代印记。

  谢谢大家!

  (来源:齐鲁网)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齐鲁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