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失信企业将受到 38部门联合惩戒
本报讯(记者杨滨)“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将受到多达38个部门的联合惩戒,在银行贷款、经营活动等方面“四处碰壁,处处不便”,承担失信带来的巨大代价。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对《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进行解读。
据悉,目前因联合惩戒,违法企业受限涉及到安全生产、旅行社经营、互联网、娱乐场所、证券期货等30多个重点领域。其中已有279.5万人被限制乘坐飞机,18.1万人被限制乘坐高铁高端座位。下一步,食品药品领域、上市公司也将纳入到联合惩戒领域。
联合惩戒措施多力度大
《备忘录》共整合形成了3大类90项具体措施,明确了联合惩戒的范围、对象、惩戒措施、责任部门,规定了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具体实施方式。“惩戒措施之多在部门联合实施市场监管历史上少见”,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说。
联合惩戒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商部门依据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本领域内失信当事人信息,采取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等惩戒措施;另一类是工商部门以外的其他签署部门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失信信息,在本领域内对其经营活动采取的联合惩戒措施,包括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担任证券公司董事、部分高消费行为、参与政府采购、取得政府资金支持等。
300余万户主体受限
房山区某生产型集团公司去年因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立案查处,今年,该企业两次参与合同金额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招标,结果因存在失信记录,金融机构均拒绝为其出具保函,导致竞标失败。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局长马夫介绍,截至10月30日,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共计312.36万户,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其他部门在各领域累计给予限制29.67万户次,累计限制自然人54.51万人次。
目前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黑名单”库,将法院的136.5万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工商总局467.58万被吊销企业信息等都归于企业名下,并在市场准入环节对相关失信自然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务进行严格限制。
马夫表示,未履行年报义务、弄虚作假、失联企业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工商部门将把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提供给38个部门,对这些企业进行联合惩戒。
将建全国统一异常名录库
工商总局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库,同时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将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实时推送给其他部门。此外,工商总局还在着手制定《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办法》,将违背市场竞争准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假售假、长期不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施更严格的信用惩戒措施。
国家发改委表示,“双11”期间,将对网络消费情况进行大数据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问题严重、消费者反应强烈的电商将移交监管部门处理。 D044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