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记者陈妺:奔跑的中国
2015-11-09 07:18:00
 

  原标题:奔跑的中国

2015年北京马拉松,陈妺在赛道上采访轮椅跑者周宝林。

  今年7月30日凌晨一点,我跑在北京十三陵景区外面的山路上,周围漆黑一片,我在心里默默算着,距离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还有不到40个小时,我不由得又加快了脚步……

  此时,包括我在内的34位跑友,正一路相互接力,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出发,跑向崇礼。267公里,我们希望能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从夏奥会到冬奥会的距离。

  第二天傍晚,当我们冲进崇礼一座正在兴建的奥运滑雪场地时,电视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正从信封里掏出那张印有“北京”的字条。这一刻,所有的中国人都欢呼起来,大家拥抱着,庆祝着。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申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怎么能不激动呢?2008年,我是中国体育的见证者,现在我不仅继续记录着体育的历史,还成为一名参与者。

  两年前,为了更好地报道全民健身,提倡运动生活,我开始练习马拉松。还记得第一次跑步的时候,我只能跑5公里。可每次训练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时,我总是咬牙坚持,不断地把自己的极限拉长。有一次训练,我的脚指甲盖跑掉了。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跑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坚强。练习了整整一年,累计跑了600公里,我终于成为全国第一个拿着话筒到赛道上、跑着采访马拉松的体育记者。我是记者,也是跑者,我更懂得他们的故事。在这漫长的42.195公里当中,写满了健康的体魄、坚忍的意志,还有奔跑的梦想。

  2015年9月20日北京马拉松赛,三万名跑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跑过天安门广场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停下来,站在那儿,久久凝望。老人家姓安,今年74岁,来自宝岛台湾,“1949年我们一家去的台湾,都是家乡,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很强大,一定要强。”

  距离马拉松的终点,只有最后几百米了,周宝林奋力用双手滑动着轮椅的轮子,他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因为路面不平,周宝林的双脚从轮椅的踏板上掉下来,因为没有知觉随时会有危险。一位女跑友,迅速跑过去,解下自己的腰包,把周宝林的双脚固定住,然后一把拉住周宝林的手,两个人一起跑。“宝林先生一直说我们温暖着他,其实不是的。在我疲惫的时候,过去推着他,就有了力量,是他一直温暖着我们大家。”

  周宝林的背后有这样一张特殊的号码簿,85000001,他是中国8500万残障人士的第一人。您听见周宝林的轮椅和地面摩擦发出的吱吱声响了吗?这不就是属于他奔跑的声音吗?这里是北京马拉松的终点,更是中国千万残障人士奔跑的起点。

  运动是一种素质,健康是一种追求,锻炼是一种习惯,我参与,我快乐。不论是马拉松、徒步,还是滑冰、踢足球,只要大家一起动起来,我们的精气神儿就一天天地提起来。

  我们已经奏响了生命激情的乐章,用坚挺的身姿展示出奔跑的中国形象,这就是中国力量。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增添一分力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记者 陈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