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一墙的日程表,从3岁到30岁,排满了几乎每一年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妈妈带女儿面试一流名校意外遭遇滑铁卢,“虎妈”当机立断买下学区房“曲线救国”……这样的状况,肯定让中国那些为了孩子的学区房、优质学校、辅导班等费尽心机的父母感同身受。没想到,这么熟悉的场景居然会出现在法国著名故事《小王子》改编的电影中——看来“学区房”和“虎妈”是个世界性话题。
电影里的“虎妈”
导演视角:孩子是需要有压力
3D动画电影《小王子》热映,在观众当中掀起一场口碑旋风。电影用夸张的方式戏谑了孩子和父母正在进行中的所谓“完美人生计划”:单亲妈妈“望女成凤”,为了考名校“孟母三迁”,新邻居就是那位遇到过小王子的飞行员。电影《小王子》中的“虎妈”,是一名销售人员,成日在外奔波,但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女孩密集安排了学习课表。以5分钟、10分钟等为单位,安排女孩的学习运动和生活。而女孩的爸爸,在片中并没有正面出现,只在每年女儿过生日时送来一个“水晶球”。
该片导演是被誉为“功夫熊猫之父”的马克·奥斯本,他自己表示不反对“虎妈”的做法,孩子是需要有压力,但也要有轻松的时候。中文版的电影中,袁泉为“虎妈”这一角色配音,不住大赞其“非常可爱,对女儿爱的表达也会让很多父母有共鸣和思考”。
当电影照进现实
教育部发文:家长不要做“虎妈狼爸”
电影中母亲对孩子的高压教育,女孩起初是很顺从地执行,后来与虎妈对抗,这一段倒是让中国孩子心有戚戚焉。不少观众表示,一直意外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国外的父母都是“散养”孩子的,而且很多家庭会有很多孩子,对孩子的教育都抓的很随意的样子,没想到居然功夫细致到比中国家长还严格,也是大开眼界。
巧的是,就在近日,我们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中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强调要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和国外逐渐开始注重扎实的基础教育,“让孩子有压力”的趋势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意见》要求,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其中,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意见》特别强调,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专家观点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
中外父母对于“虎妈”的讨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成都举行的一个教育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主任辛格曾表示,“虎妈”的做法可以培养孩子专注性,但并不适合所有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选择性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不是强迫。
对于电影中,“虎妈”严格到以分钟计算的作息时间表,南京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的谷力老师表示,这种时间管理方式虽然机械化了一些,但是理念值得提倡,有家长抱怨说孩子的时间概念差,常常“墨迹”,作业常常写到十一二点,谷老师建议他给孩子设定一个必须9点半完成的要求,这样有了时间限制,让其有一定压力,才能更有效率。同时,谷老师也表示,这种限制要循序渐进,比如要求孩子3小时内必须完成作业,这样他就有了自主性来规划这3小时怎么做,排斥性会少一些。
电影里的“学区房”
观众惊呼:原来中国家长并非孤军作战
另外让观众很惊讶的是,居然国外也有学区房。电影《小王子》中虎妈带着女孩去面试一个名校,结果女孩太紧张,现场发挥失败,且当场晕倒,导致落选,而虎妈当然不屈服这样的结果,就卖掉房子,搬进了学区房。
不少网友表示,原来国外也有学区房,还以为就中国家长在孤军奋战呢。谷老师告诉记者,国外确实有学区房,更特别的是,它的学区房是与房产税挂钩的,一个地区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该地区房地产的税收,经费多了,学校就富,那么它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就多,就更易成为名校。
当电影照进现实
美国家长闹心:纽约学区调整也掀波澜
中国家长关于“学区房”的烦恼,频频见诸媒体报道。无独有偶,其实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诸多国家也都存在“学区房”受追捧的现象:在美国,同样的两所房子,在好学区和差学区的价格相差甚远;英国房产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低迷,但“学区房”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加拿大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对“学区房”征收更高地税的措施,但并没有改变“学区房”价格的上涨之势。
最近一则报道称,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学区调整掀起波澜。在纽约,第8公立学校是公认的好学校。这所涵盖小学和初中、白人学生占多数的学校,有一流的师资、丰富的课程、再加上该校坐落于有着“美国10大最美街区之一”之称、与曼哈顿隔河相望的布鲁克林高地,学校片区内的学区房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不惜重金住进学区房,本该顺理成章进入好学校,可日前纽约市教育局的一纸提案,将现属第8公立学校学区的两个居民区的大部分区域,改划到附近另一所学校——第307公立学校的学区。方案如若施行,便意味着,这两个居民区正排队等候第8学校入学名额的50个家庭,眼巴巴的期待将终成泡影,已入住学区的其他众多家庭与他们心仪的名校也从此无缘。更让家长们感到“闹心”的是,第8学校和第307学校的办学差距实在太大了。
可见,“学区房”概念并非我国独有,围绕“学区房”所引发的公平之争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专家观点
缩小校际差距是长期过程,要辅以其他改革手段
对此,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发文表示,化解“学区房”困扰还须从推进公立学校的深层次改革入手,美国社会也就此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议,包括鼓励优秀教师到需要帮助的学校任教、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领域等。
而在中国,要想从源头上化解“学区房”困扰,迫切需要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公办学校之间差距入手。因此各地开展了包括“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在内的诸多改革尝试,但它将经历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缩小校际差距并不现实。化解“学区房”困扰,还要辅之于一些其他改革手段。比如,通过促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为家长和学生畅通合法的“择校”途径等。多措并举,“学区房”困扰才能真正得以化解。 (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