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评电影《蚁人》:看过孙悟空蚁人不新鲜
2015-10-20 07:21:00
 

  原标题:看过孙悟空蚁人不新鲜

  观众对于电影的渴求永远难以满足,电影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对创作者想象力极限的考验。漫威系列是最成功的超级英雄电影,在享受商业利益与名声荣誉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创新压力。《蚁人》可以视为这种压力之下推出的新品。

  和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一样,蚁人也拥有一副铠甲。铠甲作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当它被穿戴整齐,就会给观众一个强烈的“明示”:角色超能力要发挥了,眼睛要紧盯银幕了……这种屡试不爽的模式,成为漫威乃至整个好莱坞超级英雄片不敢推翻、也无法超越的定式。

  对于《蚁人》的失望,来自于对其创新能力不足的不满。在披上制服之后,蚁人真的变成了蚂蚁大小,在作战的时刻,又能瞬间变成真人大小。和漫威同门快银不一样,快银的隐身与瞬间移动,起码在逻辑上是通的,但蚁人肢体的大小转变,看上去就勉强多了。况且,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打小就熟知孙悟空变身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故事,蚁人的创意,就不那么新鲜了。

  和绿巨人内心的痛苦,美国队长的责任意识,钢铁侠的潇洒倜傥相比,蚁人身上的个性符号要弱很多,编剧似乎没有足够时间和耐心,往蚁人身上关注更多的情感,于是乎选取了老套的父女亲情来为故事作情节转换间的润滑。但说真的,好莱坞模式里的父女感情的确被用滥了,千篇一律,编剧似乎连改动一下的愿望也没有。即便如此,《蚁人》的文戏部分,能让人留下点印象的,居然还是父女情感。

  在特效场面上,《蚁人》不算糟糕,但也没有超越,恰恰和这部电影的整体质量一样,在6分到7分之间,看的时候觉得有点意思,看完了觉得也不过如此。最后的一场大决战,发生于女儿房间的玩具火车上,这个有点儿趣味。大战结束之后,蚁人不断缩小的连续画面,有哲学意味,但在这点上,《超体》要比《蚁人》玩得更好。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