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敕勒川口簧:被遗落在亚欧大陆神器的“归国”记
2015-09-21 12:20:00
 

敕勒川口簧:被遗落在亚欧大陆神器的“归国”记

图为霍秀华为小游客演奏口簧

  中新网乌海9月21日电 题:敕勒川口簧:被遗落在亚欧大陆神器的“归国”记

  作者:张玮

  “口簧,蒙古语称“阿敏胡儿”,是蒙古族祖先发明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据考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内蒙古唯一口簧传承人霍秀华告诉记者。

  21日,在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活动现场,霍秀华嘴里小小的乐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她边为大家演奏,边为大家讲解着这个不知名的“神器”。

  “口簧历史悠久,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均有口簧制造者和演奏者,而在中国也只留存于四川、内蒙古三少民族和台湾等地,几近濒临。中国和欧洲的口簧研究者均认为口簧源头在中国,约于成吉思汗时代传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因此也有‘被遗落在亚欧大陆的神器’之说。”霍秀华如是说。

  62岁的霍秀华是敕勒川口簧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至今内蒙古唯一的一位口簧“非遗”传承人。

  讲起口簧的“归国记”,霍秀华神采飞扬地道来:“小时候,我家有一支口簧,曾跟着爷爷和爸爸学过,工作后了解到这个乐器生于中国却流落国外,心里便萌生了要把它找回来的念头。”

  “之后便经常请去国外的朋友帮我买口簧,进行学习和研究,也曾出国看过几场演出,2007年我退休开始正式研究口簧的演奏、制作、普及和传承,2014年成功申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成立中国唯一一家口簧研究所。目前正在申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霍秀华讲到。

  如今,口簧研究所已经研制出大小长短、高低音不同声部的口簧十余种。记者看到在这次活动中展示出的口簧其状似镊子或钥匙,吹奏时用手指轻拨琴尖,便发出独特的震颤之声,可独奏、伴奏、合奏,

  能演奏出各种美妙的曲子,也能摹仿各种鸟鸣。

  记者在展会现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目前80%的人不知道这个“神器”是什么,对于如此现状,口簧的普及和传播似乎遇到了瓶颈。

  而霍秀华却有自己清晰的规划,她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口簧刚“归国”,现在她经常带着它参加各种展会,让人们更多地去接触和了解它,同时她将她周围的口簧演员都招募到研究所当老师。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我现在正在和各个学校联系,着手将口簧带到课堂中,同时,也将在今年寒假培训一批志愿者和老师,在研究所里开口簧培训班。”霍秀华如是说道。

  据了解,2011年,在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口弦琴(霍姆斯)国际文化艺术节期间,由20多个国家的1344名口弦琴演奏家和爱好者,创造了集体同时演奏口弦琴“霍姆斯”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纪记录,单曲时长逾7分钟。

  霍秀华说,她现在努力将口簧推广和传播,正是着手准备计划70岁之前打破1344名口弦琴集体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是将中国传统乐器的传承推向国际的重要步伐。(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