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光明日报:牢牢掌握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权
2015-09-09 07:34:00
 

  原标题:牢牢掌握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权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产品”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文化现象之一;而发布“微产品”的微信平台、微博平台、QQ空间、社区论坛等“微空间”则成为当代特有的思想文化场域。互联网“微空间”的形成,使思想文化信息传播呈现出了许多新特征,如即时性、交互性、裂变性,以及微观化、形象化、娱乐化等,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冲击。如何加强互联网“微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权,成为互联网时代一项特别重要而紧迫的新任务。

  站在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加强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阵地建设

  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原则。所谓“党性”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所谓“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人民性是党性的力量源泉。对于两者关系认识和处理上的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本质的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都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地位和引领力量。

  互联网“微空间”是当代社会的新兴话语场域,话语生产的平民化、话语内容的碎片化、话语传播的群聚化、话语受众的模糊化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权力结构,使得意识形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被割裂了。在今天的互联网“微空间”,有人大力鼓噪“中性的思想形式”、“零度价值观”等所谓“无价值倾向”的价值观,不少人为其所迷惑;有人以“人民”的名义,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评判一切制度、事件或行为的最高准则,催生了强大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不少人为其所裹挟;有人甚至通过语言的篡改、作品的恶意嫁接、谎言的编造等手法,或明或暗地对党和政府进行妖魔化,不少人为其所蒙蔽……虽然互联网“微空间”里的每一个“微表达”所产生的只是“微影响”,但是,汇“微”能成“巨”,互联网每一个“微空间”的失守,都有可能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必须予以高度的警惕。

  互联网“微空间”的现实告诉我们,牢牢掌握互联网“微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必须站在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高度,加强话语阵地建设。具体而言,一要更加及时地发现和回应时代话题,实现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换。与此同时,还要掌握话语主动权,利用微空间中的“人民性”话语资源,及时捕捉、甄别、拓展信息,主动地发布权威信息,引领微空间的话语方向并纠正话语偏差。二要更加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民众思想,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身边的故事”,必须根植于人民生活,反映民生实际,蕴含民族自信,凸显民心所向;必须用来源于人民的声音营造正向的话语氛围,克服微空间话语消费狂欢的消极影响,把互联网微空间打造成极具创造性社会效应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阵地。

  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云技术手段,加强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治理

  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正确认识自由与秩序的关系。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等于“一言堂”,但也决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决不等于否定一切话语规则。如果只讲秩序而不讲自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如果只讲自由而不讲秩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就会被各种杂音噪音所淹没,话语权将无从谈起。因此,自由与秩序相统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在传统封闭的媒体空间,主要问题是传播权力结构的固化而自由不足;而在互联网微空间,主要问题则是自由有余而秩序匮乏,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思潮杂陈,真假信息充斥其间。在互联网微空间,人们不仅通过“复制”“转发”“点赞”来追踪自己感兴趣的话语,而且通过“分享”“链接”“评论”等方式对信息内容进行随意的解构和拼贴。话语的二度拼贴和诠释轮番上演,产生了零散的信息大杂烩或观点拼凑物。它们使原本的话题文本具有更强的扩张力和影响力。然而信息认知维度的扩展却也加大了信息的辨识难度,使“微民”难以获得科学的“思想营养”和关乎国家发展的有益共识。对于互联网微空间的无良言论和违规话语,如果不加以治理,势必会阻碍正能量的传播,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和辐射力。

  毫无疑问,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治理首先应当是法律治理,但与现实公共空间不同的是,互联网微空间是话语与技术相融合的空间,因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治理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段。这种技术治理,要点是对微空间的话语进行大规模的实证采集,分析并揭示微空间话语方式多层面的特征和规律,构建微空间话语监测数据库,开发微空间话语监测预警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微空间话语的规范、标准和建设思路。其具体措施:一是全面推进互联网微空间的实名认证机制建设,二是不断完善互联网微空间的舆情研判机制,三是开发创建互联网微空间话语边界识别数据库,四是深度研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优先传播的云技术,通过上述举措,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微空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把互联网微空间建设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生长的“大舞台”。

  (作者赵欢春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