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浪淘沙,抗战剧不再“神”
《百团大战》海报
《黄河在咆哮》海报
《东北抗日联军》海报均为资料图片
眼下,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大银幕、小荧屏上风头正劲。回顾近年来抗战剧的迅猛发展可以发现,部分台词漏洞百出、特效粗制滥造、剧情离谱荒诞的作品不仅被网友贴上了“抗战神剧”的标签,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反复讨论。而近来在央视播出的《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黄河在咆哮》,还有正在热映的电影《百团大战》《诱狼》等一批抗战影视片代表了战争题材艺术创作的高水准,观众纷纷点赞。
播出空档“避神剧”并非易事
今年9月初,各大卫视的部分工作人员迎来了一个休整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9月1日至5日(周二至周六)上星频道将暂停所有娱乐性质节目的播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娱乐性质节目不播了,空出的播放时间则由新闻、抗战剧等填补。
不过,挑选好的抗战剧可不是简单的事。近年来“神剧”、“雷剧”等标签与某些抗战剧的关系可以用“如影随形”来形容。“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这些经不起推敲的台词,加上“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违背常识的剧情,早已让过度娱乐化的“抗战神剧”成为网友们声讨的对象。
面对“抗战神剧”泛滥一时的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年多次表态要整治。仅在8月,就有山东卫视的《绝地刀锋》与《孤影》、东方卫视的《来势凶猛》、天津卫视的《枪侠》、贵州卫视与河南卫视播出的《野山鹰》等因质量问题被中途下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手整治“抗战神剧”,舆论多持肯定态度。根据上周中国青年报与民意中国网的调查,对于“抗战神剧”,高达75%的受访者认为审片部门最应被追责。不过记者调查后发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想对抗战剧进行事先的全面监管颇有难度,审片重任更多地落在了播出机构肩上。
抗战剧事先监管先天不足
根据2013年发布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电视剧题材种类有着严格的划分标准,包括当代题材、现代题材、近代题材、古代题材、重大题材五大类,每一大类之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电视剧制作方在向主管部门申报时,必须严格按照上述题材种类填写备案公示材料,不得自行设立题材名目。
不过在该划分标准下,“抗战”并没有作为一个有着明晰分类标准的独立题材存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抗战剧”,被归入近代革命题材之下(在该分类标准中,年代背景为辛亥革命至1949年以前的各类电视剧为近代题材剧)。值得注意的是,“抗战”作为一个内涵极其宽广的剧情元素,它还广泛存在于近代传奇、近代都市等其他近代题材电视剧中。例如,在描绘医药世家兴衰的《大宅门》、讲述创业发展艰辛的《大染坊》中,都有关于抗战浓墨重彩的描写。另外,分类标准中还有单独列出的重大题材(包括重大革命与重大历史题材),“抗战”这段历史在剧中往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抗战剧在电视剧拍摄制作前的备案公示环节,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题材存在,而是分散于多个题材之下,加之每年拍摄的此类作品数量巨大,客观上造成了监管上的不便。除了重大题材作品有着极其严格的监管程序外,其余抗战剧在这个环节只需要提交包括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不少于1500字的简介。通过这些简介,难以判断其是否为“抗战神剧”,尤其是具体台词、情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无从发现。
专业化频道催生购剧大户
通过查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视剧电子政务平台,记者发现,十年来近代题材电视剧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有明显成长。而在近代题材电视剧阵营内部,近代革命题材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趋势,其数量一度超出古代题材电视剧。
包含抗战剧在内的近代题材电视剧获得较快发展的这十年,恰好也是专业化电视剧频道兴起的十年。在长沙,观众较为熟悉的“抗战剧播出专业户”主要是湖南经视与长沙电视台经贸频道。专业化播出平台的确立,让抗战剧有了对口销售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抗战剧的制作。而“抗战剧播出专业户”的涌现,是在激烈的收视率竞争的大背景下,由市场选择的结果。支撑这一变化的主力军,则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观众。
长沙电视台经贸频道总监冯新智向记者介绍,经贸频道进入电视剧领域的2006年,面临着众多竞争者。当时,湖南卫视主打偶像剧,主要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湖南经视尚未转型进入战争剧、谍斗剧等领域,仍以播出都市情感剧为主,主要面向中老年女性。相形之下,中年男性就成“遗漏”的市场。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最能打动这些潜在的收视人群呢?抗战剧、谍斗剧等被经贸频道选中,成为在收视率大战中大举进攻的利器。
秉持“做艺术而不是做商品”原则
事实证明,长沙经贸频道这一选择是正确的。“九年下来,我们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冯新智透露,除了中年男性外,抗战剧也吸引了青年学生等其他人群。冯新智分析:“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呢?因为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能长精神、长志气。”
但过度娱乐化的“抗战神剧”,既不符合抗日剧积极、正面的特点,也未必符合高学历、丰富社会阅历的主要收视人群的审美取向。对此,冯新智强调,不能片面追求收视率而降低电视剧的质量。
电视剧制作方也有自己的理解,曾制作《长沙保卫战》等多部优秀抗战剧的湖南和光传媒有关人士认为,“抗战神剧”的出现是为了争夺眼球和收视率,但“抗战”这类严肃的题材不应当采取哗众取宠、搞笑戏说的方式,而是应当秉持“做艺术而不是做商品”的创作原则,这样才能以历史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姿态在大浪淘沙的市场残酷竞争中稳稳站住脚跟。(记者 尹玮 实习生 杭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