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中国制造2025解读》首发 解读“智能制造”
2015-08-20 19:54:00
 

《中国制造2025解读》首发解读“智能制造”

首发式现场,嘉宾在发言。

  中新网北京8月20日电(上官云) 20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所著的《中国制造2025解读》在北京举办首发式。王喜文表示,这本书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论解读,难免有疏漏之处,将在以后的时间内不断完善。

  该书出版方、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陈海娟也来到现场,并对《中国制造2025解读》出版的意义作出阐述。她认为,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也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保障。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相继推出的时代背景,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主办方表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内这本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图书。

  据悉,《中国制造2025解读》一书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背景、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并就规划明确的九大任务、十大领域、五大工程和八大政策进行了逐一分析,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从业者描绘了详细的产业环境与政策蓝图。

  针对书中的内容,王喜文发表了“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分析了国际制造业的基本形式,认为在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新一轮工业革命酝酿爆发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唯一的选择是建设制造强国,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即由此应运而生。”王喜文解释道。

  在王喜文看来,国内以前不少生产方式均属于比较简单的物质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旨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已有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把制造系统的各元素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相互协同、遥相呼应。

  “由此,生产方式框从资源驱动转化为信息驱动,产品制造的过程将体现出智能制造的价值,包括科学编排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率等等,还能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王喜文也表示,新书对《中国制造2025》作出的解读很可能存在不周全之处,“以后还将加以改进”。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