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15日在京召开“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旨在让民众深入了解抗战时期古籍保护工作,缅怀图书馆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在民族危亡之际抢救保护古籍的义举,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抢掠破坏中国文化典籍的罪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文澜阁《四库全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37年8月开始从杭州向西转移,1938年4月运抵贵阳,历时整整9个月,途经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共2000多公里漫长路程。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童圣江介绍,在当时战乱时期和落后的交通条件下,除了短短的浙赣铁路运载外,主要靠船运、人挑、马驼。在保管员夏定域、柳逸厂、毛春翔等倾心看护,在浙大教授李絜非、戴明扬、贵州省立图书馆同行等的大力协助下,历经艰辛,文澜阁《四库全书》最终得以保全。在贵阳存放长达6年8个月的时间里,管理和守护库书的人士也同样饱受各种艰难困苦,直至1946年回迁杭州,历时九年,使其完好无损地回到浙江。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介绍,抗日八年,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也辗转迁徙八年,其中大小迁徙十余次,三次长沙会战与湘西会战直接导致藏书迁徙辰溪、湘潭、沅陵等县。期间尤为可贵的是,图书馆的主要负责人带领馆员在极力保护馆藏古籍的同时,坚持对大众开放。所有图书除西迁过程中淋湿198册外,皆得以完璧归来,并至今保存在湖南图书馆。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今年5月面向全国启动“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重要事例征集”活动,在国内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破坏中国文化典籍、展示民众抢救保护珍贵古籍的义举。活动共收集到来自24省区、直辖市共45家单位的61个事例,从中认真遴选40余个(内容分为转移蔽藏保护、抢救购买、劫余保护等几大类),组织事例报送单位收集整理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类档案,撰写事例文字稿件。
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通过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使民众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尊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所建立的伟大功勋,对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抗战史料收集整理,促进优秀典籍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