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老北京冰窖:巨石为基 置身其中有入古代城堡之感
2015-08-04 08:07:00
 

  一到夏天,冰镇啤酒就备受垂青。三伏天里,啤酒冰不冰,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自从电冰箱进入千家万户之后,冰镇“进口货”成为寻常之物,殊不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夏日言冰,谈何容易。

  《诗经·七月》篇有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冰窖。由此可知,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国人对冰已经冬存夏用了。可是直至二十世纪初期,冰窖仍然不是普及之物。

  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惶逃往西安,时称“两宫西狩”。到达西安后,陕西巡抚衙门成为了行宫。驻跸停妥,老佛爷又有了昔日的威仪。酷暑之中,一心想喝信远斋的冰镇酸梅汤。

  冰镇酸梅汤是北京夏季应时之物,街市之中极易购得。宣武门外琉璃厂信远斋所售最为驰名,以醇、原、爽、润享誉京城。信远斋的经营之道是定时供货,过午不卖。目的是造成人为的“紧张”,以抬高身价。

  信远斋是宫中的“供应点”,立夏后每天早上准时将冰镇桂花酸梅汤送进宫中,供老佛爷享用。大内之中设有机构庞大的御膳房,负责帝后的餐饮。可是熬出的酸梅汤不合慈禧的口味,老佛爷认为只有信远斋的货才地道,才正宗。于是一道懿旨,信远斋的冰镇酸梅汤也就成了御用的贡品。

  西狩中的慈禧虽然太后之尊依旧,可是西安与北京系地异势殊之城。想喝上一口冰镇酸梅汤,难于举步上青天。

  老北京的街市之中,夏日均能听到冰镇酸梅汤的叫卖声,和之以铜盏的叩击声。非食不果腹者,夏季之中总能喝上两碗冰镇酸梅汤。能有如此口福,归功于老北京城内、城外的冰窖,天然冰的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冬存夏用,老北京人在前电冰箱时代,就能享受到冰镇“进口货”。在众多的冰镇食品中,信远斋的冰镇酸梅汤、会贤堂的冰镇八宝系阳春白雪之侪。其实,下里巴人者更受世人的欢迎。屈指数之:刨冰、杏干水、扒糕、冰碗、凉粉、莲子粥、荷叶粥、玻璃粉……

  众多冰窖所存之水,均取自城区、郊区的天然水域。三九天正是打冰时节,笔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目睹了积水潭北岸的“打冰”。当冰冻到约一尺厚时,用专门的铁制工具(时人称为冰镩)将湖面上的冰分割为长方块。长约三尺,宽约二尺多,装上大车运往德胜门外的冰窖。

  今年入夏之时,我目睹了两座冰窖,这两座冰窖均系市级文保单位,一座位于雪池胡同,是皇家冰窖;一座位于北海公园东墙外的恭俭胡同,是民窖。后者仿前者而建,所以也很气派。大青砖起券,巨石为基,颇为古朴、厚重。置身其中,有入古代城堡之感。方彪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