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李豫声
曾在黄河禹门口阻击过日寇登陆,在许昌保卫战中被炮弹击中英勇负伤,在河南嵩县多次与日军打遭遇战,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李豫声回忆起70多年前的抗战经历,依旧显得无比动容。7月7日下午,桃花坞街道阊门社区举办“听抗战老兵讲故事”活动,李豫声在20多名孩子们的注视下,讲述起那段亲历的烽火岁月。
刚考入黄埔军校
直接上了战场
74年前,中国大地正饱受日寇侵压,当时的李豫声还只是一名18岁的高中学生。一天,身为军官的父亲对李豫声说,如今日寇侵华,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希望李豫声能投笔从戎,上战场保家卫国。
早已经有了投身军营想法的李豫声与父亲一拍即合,之后顺利地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十七期学员。黄埔有个校规,新生都要去部队锻炼三个月,而令李豫声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前方战事吃紧,人员死伤剧增,为了迅速补充兵员,军方竟将这批新考入黄埔军校的学员直接拉到了抗战前线——黄河禹门口。
据李豫声回忆,当时中国军队驻守在黄河西岸,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乘着冲锋舟由东岸向西岸猛烈进攻。“刚上战场的时候特别紧张,但开了两枪过后就不怕了。”在禹门口战役中,李豫声这批黄埔新生共与日军鏖战了三天三夜,直到第四天才接到上级的撤回命令。
轻机枪对付飞机大炮
腿部受伤留下后遗症
两年后,同样由于兵员不足的原因,年仅20岁的李豫声提前一年从黄埔军校毕业,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二十师66团担任少尉排长,并立即随军赶赴许昌前线抵御日军。
李豫声说,许昌战役打的是阵地战,敌攻我守,两军战壕相聚三百米左右,敌军在飞机炮火的掩护下,一波波地冲杀过来。回忆起这场战役,老人用了两个字来形容——惨烈。“拿着轻机枪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和重机枪,刚才还在你身边说话的战友一眨眼就被子弹打死了。”李豫声的一位黄埔同期生,同样也是刚担任排长不久,才第一天上战场,就中弹牺牲了。李豫声在激战中也被敌方的炮弹碎片击中左腿,碎片分别嵌入大腿和小腿肌肉,顿时血流如注。由于医药短缺,麻醉药要营长以上职位的军官才能使用,李豫声只能用纱布将大腿和小腿牢牢捆住,然后平躺在战壕里,让战友将碎片从腿上直接拔出。受伤后,李豫声被送往后方休养了半年,但留下了走路跛脚的后遗症。
日军扫荡的记忆
挥之不去
为遇难同胞落泪
伤愈后,李豫声被调往66师任师部通讯参谋,带着一个通讯连赴河南嵩县负责无线电通讯工作。嵩县县城当时已被日军占领,李豫声所在的连队只能驻扎在农村。“日本鬼子隔三差五就要来村里扫荡,抢了村民的粮食和家畜后,还要屠村!太可恨了!”
日军扫荡期间,李豫声多次带着连队跟敌人进行战斗,双方互有死伤。有一次,李豫声接到师部命令,称驻扎在洛阳孟津县的杨团长部联系不上了,上级命他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前往孟津寻找该团。
在途经一个被日军扫荡焚烧过的小镇时,战士们发现废墟中横七竖八躺着近20具年轻人的尸体。回忆起当时的一幕,老人忍不住哽咽了起来:“实在是太惨了,战士们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李豫声带领战士们将男女生的尸体分开埋葬,并在坟墓上竖起木牌,刻上“死难同胞”四个字。
抗战胜利放鞭炮庆祝
铭记历史报效祖国
抗战胜利的那年,李豫声已被调到苏州吴县担任团管区中队长。当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李豫声欣喜若狂,带领战士们在部队门口放炮仗庆祝。“当时整个苏州城里都热闹极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老百姓还带着水果和糖果来犒劳我们,都被我们花钱买了下来。”
李豫声告诉记者,虽然距离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许多战友的名字都已记不起来,但那场战争让他铭记了十六个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通讯员 张协
本报记者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