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13日电(记者齐中熙)2015年,是中国国产客机集中收获的一年:
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29日,ARJ21新支线飞机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
发展中国的民航飞机产业、让老百姓坐上中国人自己的喷气式飞机,是几代民机人的夙愿,他们为此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
“细节决定成败”
53岁的朱广荣是现任ARJ21-700型号副总设计师。1982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机结构强度专业毕业后的30多年,一心专攻飞机结构强度领域。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后,他陆续担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强度室主任、强度部部长,见证了ARJ21-700飞机型号研制的全过程。
朱广荣说,身为“强度人”,一定要牢记三句话:“飞机结构强度的安全是强度人的生命”“细节决定成败”“强而有度,动静相宜”。这三句话,是30多年间经历无数次挫折磨难逐渐总结出来的。
2009年12月1日,ARJ21-700飞机101架机在进行第一次2.5G全机稳定俯仰100%极限载荷试验中突然发生状况,机身中后部龙骨梁结构由于局部失稳,造成无法承载,试验终止。
整个强度团队顿时陷入阴霾。作为领头人,朱广荣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当天晚上,他请团队人员喝酒。“那是我们有生以来喝过的最苦的酒,但再苦也要喝下去。从第二天起,我们就找原因,立誓打好翻身仗。”朱广荣回忆。
“强度人”顶住压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试验基地一住就是7个月!2010年6月28日,同样的极限载荷试验顺利通过。掌声、泪水,化解了一年的压力和艰辛。
年轻的“老将”
C919大型客机结构设计主任设计师刘若斯是个“80后”,但却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将”:2005年毕业后,先后担任前起落架设计员、机头设计员、舱门设计员、舱门室主任,负责过ARJ21-700的相关设计工作。现在,他担任上飞院结构设计研究部副部长,主管C919大型客机结构设计研发工作。
随着C919大飞机研制的推进,刘若斯在上海和外场试验、制造单位之间飞来飞去,简直可以在天上画出一张蜘蛛网。
“他常常是周五晚上出差,利用周末时间解决外场试验单位的现场问题,周日晚上回来,周一再接着上班。”结构部的苗强设计师说,“如果工作日需要出差,他也是当天干完活再走,出差现场干完活立刻回来工作。”
刘若斯说:“这只是为了尽可能快速解决问题,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停留与等待上。”
刘若斯最离不开的,是结构部的兄弟们。
结构部一线设计人员近200人,几乎都是年轻人,负责了C919全机4万多个结构零件,80多万个紧固件设计,要协调的供应商单位87个,独立交付的产品有116个。
“最高标准”激励拼搏奉献
赵京洲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副总设计师,从事民机研发13年。
C919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将自动飞行系统综合到主飞控系统当中。这是在民机领域,只有空客A380和波音B787飞机才实现的功能综合技术。对于C919飞机研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研制中,赵京洲和他的团队先后开展了“大型客机高安全性飞控系统余度技术研究”“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综合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他所带领的飞控部参加国家973项目“民用飞机先进飞行操控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研究”申报,已通过立项评审。
2010年4月,C919飞机飞控系统研制进入重要阶段,赵京洲和他的团队工作异常繁重。2010年7月的一天,在与工程模拟器供应商的谈判中,赵京洲的声音极其沙哑,几度发不出声音,此刻他正患着重感冒!
尽管如此,赵京洲在谈判桌前仍思路清晰。凭着多年的设计和实践经验,他提出了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多次否决供应商给出的不合理配置,砍掉外方不合理的设备和价格。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赵京洲始终在思考和发言。当他打电话向上级领导请示的时候,由于声音已经沙哑,对方竟然听不出打电话的人是谁。
“以最高标准推进大型客机研制”——民机人表示,这一团队的研发宗旨,激励他们拼搏与奉献。(原标题:“以最高标准推进大型客机研制”——记国产客机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