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环球瞭望
守 护 青 山
2015-12-03 03:36:00
 原标题:守 护 青 山

  □ 胡利娟

  层峦叠嶂,赤橙黄绿,五光十色,波光涟漪。这令人仿佛置身仙境的秀丽景色,离不开“南坪人”的执着守护。

  二十九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林业局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使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率始终保持在100%,杜绝了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还严格管理火源,加强巡山护林和联防,迄今为止未发生森林火灾和重大林政案件,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看着满山绿色的成材林,心里很安慰,再多辛苦也是值得。”南坪林业局红岩林场管护员李如林自豪地说。

  解忧:办公楼改招待所

  10月28日,走进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白色平房内,只见六张红色掉漆的桌子,两排简易椅子,这就是红岩林场的“办公区”。

  而在其前面的则是一栋栋楼房,分别为职工家属院和招待所。

  “办公区是利用仓库改造的。”红岩林场场长李登伟介绍说,规划建设的办公区为三层楼,可为了增加职工收入,将其改建成招待所,即便如此,也仅仅是养活了八个职工。

  据了解,红岩林场自1996年率先停止天然林采伐后,主要从事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仅靠国家每亩5元的管护补贴,远不够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

  今年53岁的李如林称,自己工龄满30年,每月工资还不足3000元,其他职工大概2000元左右。

  “林业人太艰苦了,根本买不起菜,都是捡菜叶吃。”李如林语气低落地讲,他是1978年参加工作,以前住的都是木板房,四面透风,尤其是到了冬天,手脚全是冻疮,现在住的红砖房,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里面烧着火墙,冬天特暖和。

  目前,李如林与其他两位同事,共同管护的森林面积约8000公顷,每天七点出发,晚上八点回来,得空就挖坑种树,一年四季看守在这片林子里。

  增收:发展绿色经济

  自1998年起,南坪林业局职工们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从“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和“护林人”,工作重心也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提供木材产品为主转移到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为主上来。

  但是,保住了绿水青山,却没有“金山银山”。为什么有资源无经济?

  “职工常年生活在山里,思维比较落后,与市场脱轨,守着丰富的资源不知道怎么利用,生活保障除了基本工资外,并没有其他增收途径。”南坪林业局副局长黄泽明说,必须加快转变并引导职工思路。

  为此,南坪林业局依托区位优势,在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主业的同时,逐步发展了旅游服务、种苗培育、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黄泽明称,尤其是在2012年,步入快速发展,以藏香猪、中草药种植等为主,还鼓励职工发展家庭经济,并提供2万元的免息启动资金,可使用三四年,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养蜂,大概有400箱。现正在规划森林康养项目。

  此外,位于南坪林业局辖区范围的神仙池风景区,林权属于该局。其核心景区面积大概有3000多公顷,每年按照协议规定,风景区收入中的30万元,用于该局防火护林。

  管护:眼勤、口勤、腿勤

  “森林防火管护强度大,人力严重不足紧缺。”黄泽明讲,从1998年之后,不要说大学生,就是职工都只减不增,人员只出不进,为此,采取了联防机制,让当地老百姓一起来管护。

  李如林说,护林员要求“三勤”,即眼勤、口勤、腿勤。每年防火关键期是从11月到第二年的5月,主要是旅游的人员多,一个不注意就容易造成火灾。

  同样,感触颇深的王国林也称,没电没水,时常吃不上新鲜蔬菜,日夜与森林、大山为伴,早出晚归,啃冷馒头、喝溪水,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年年巡护在森林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南坪林业局一二四林场大录沟原森林巡护组组长的王国林,从砍树人转变为栽树人后,始终工作在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的第一线上,七年时间,他和工作组累计营造公益林2100余亩,植树735000余株,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据了解,18年来,南坪林业局累计封山育林63.1万亩,飞播造林4.9万亩,人工造林23.3万亩,中幼林抚育8.7万亩,新建骨干苗圃2个,改造圃地144万亩,强化了苗圃的管理和技术改进,实现了营造公益林用苗完全自给。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62.81%,提高到现在的67.53%,提高了4.72个百分点。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科技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