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报到要上门“认亲”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温岭武警中队,有几件事是铁打不动的。
每次新兵来了,都要去老人那里“认亲”;每次老兵退伍,都要去和老人告别。
指导员金仁回忆说,“三年前,我刚来中队,老队长交待的头一件事,就让我先去林奶奶那里认亲,这是中队的传统。”那天,他带了17个新兵去向林奶奶报到,“奶奶很开心,给我们唱了歌,她喜欢唱革命老歌,特别是《十送红军》。”
而每到过年过节,官兵们怕老人寂寞,都会把她接到中队住几天。
为了让她住得舒服些,中队的指导员会主动把自己的寝室腾出来,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寝室在3楼,怕奶奶爬楼梯太累,战士们都争着背奶奶上下楼。
退伍兵陈英记得,2005年,老人生日那天,他们将老人接到队里,住在部队里。
“是我将奶奶背到3楼的,上下楼都是我背着她,结果后来我累吐了。我连家里的老人也没背过,那是我第一次背长辈呢。”他回忆说。
“到部队来的次数多了,林奶奶对我们中队的情况熟得很。”武警战士屈津伟是2014年来到中队的,那会儿老人已经97岁了。
“我们几个战士有一次想考考林奶奶,就故意走错路,绕了远路还走错了楼层,不料她马上说走错了。”
“林奶奶对这边感情很深,每次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我们要送老人回家去,她都依依不舍的,希望还能多住几天呢。”
虽然非亲非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但这些感情日积月累,即使过得再久,距离再远,也难以隔断。
黄建辉说了一件事。去年夏天,有一批88年退伍的老兵回到温岭中队,他们还没坐下,就开口问,“林奶奶在不在?我们还买了礼品去看她。”
有一年,林奶奶过生日,战士们折了千纸鹤送给她,一共有300多只,很多还是退伍老兵从外地寄来的。现在,这些千纸鹤成了老人珍贵的“财产”。
据统计,39年来,和老人“认亲”的“兵孙子”已经有457人。
她把唯一的房产留给了部队
官兵们待老人如自己的奶奶,老人也待官兵如自己的孙子。
战士吴洋回忆说,每次吃饭,林奶奶总会给他们夹好吃的菜,自己舍不得吃的,都分给他们吃。“身体好的时候,她还会给我们缝缝被子。”
当兵的常年离家在外,每年的中秋节,老人就会来给官兵们送月饼,让他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让官兵们最意外的是,老人作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
90岁那年,林文锦把自己居住的三间房子捐给了武警中队,当时的价值为40多万元。
这座位于温岭市永宁巷的老宅,因为常年没人居住,如今已经破败。老人在这里度过了大半个世纪。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前几年升值很快,不少人开出高价收购,老人都不同意卖。
林文锦当过老师,早年丧夫,有个在上海的女儿也已去世。这么多年来,陪伴她最多的就是她的几百个“兵孙子”。
长年孤身一人生活的林文锦老人,一直想把她唯一的房产捐给常年照顾自己的部队。
早在10多年前,老人第一次主动向中队提出要求时,被当时中队领导婉言谢绝了;过了几年,老人又向部队提出,还是被婉拒了。
眼看年事已高,老人有些急了。通过求助社区居委会,她找到了温岭市公证处,并很快办妥了遗产捐赠的所有手续。
“我听了老人和中队官兵30多年的故事,很感动,几千元的公证费我们也全免了。”当时的公证处主任章明志这样说。
在公证现场,老人动情地说:“遗产留给我真正的亲人,没有这些‘孙子’,我根本活不到今天,也不可能享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这座房子还空着。指导员金仁说,现在有两个想法,第一是对房子进行维修作为教育基地,第二是进行拍卖,所得款项用于公益事业,帮助更多像林文锦一样的老人。
逢年过节,孩子们都会把无儿无女的老人接到部队住几天,住的是指导员的寝室。
官兵们待老人如自己的奶奶,老人也待官兵如自己的亲孙子。(记者史春 波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