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理规范证照证明
“你还活着”等“奇葩证明”将被取消
人明明站在面前,但还要开证明证明健在;明明是本人,但还要开证明证明“我就是我”……很快,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证明”将被取消。昨天,本市(北京市)公布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方案,今后,凡是应由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核实的事项,群众不必再提供证明。
“奇葩证明”不仅令普通人深感麻烦,派出所、街道居委会也不堪重负。近来,不少地方派出所的民警在网上吐槽自己每天需要给普通居民开具各种“奇葩证明”,比如“活生生的人在你们面前,还要派出所开具健在证明”等等。
“开证明”也渐成社区居委会的“主业”,证明“你就是你”“你还活着”“老两口就是老两口”等“奇葩证明”不在少数。市政府审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居委会日常开具的各类证明约有240余个,其中属于党政机关要求出具的证明共120余个,另外一半都是企业、机构等其他组织要求的。“这也反映了社会诚信体系、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健全,相信‘眼见为实’,规避自身风险。”
据介绍,市政府审改办前期做过一次调查摸底,由市级党政机关核发的各类证件、证明、执照共650余个,其中约70%与行政审批事项相对应。“办证多、办事难,究其原因还是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直接相关,该管的没有管住、管好,该放的没有放开、放到位,不该管的仍然管得过多。”市政府审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管控”思维,习惯通过增加环节或增设条件来管理、规避风险,甚至转嫁责任。再加上管理方式落后,政府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很多可以通过内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来解决的问题,却需群众提供证明。
昨天,本市公布《北京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其中明确,为方便群众办事,将制定实施清理规范各类证件、执照及证明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精简证明事项,凡属于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事项或应由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调查核实的事项,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对于功能相似相近的证件、执照和证明,原则上要予以优化整合;对于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为方便有效的证件、执照和证明,原则上要下放基层管理。
本市还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证照库”“法人一证通”,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报送和“循环证明”。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其他部门办理的相关证件、文件可说明或证明相关情况的,申请人也不必再提供相关证明。
据介绍,各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在本月底前将制定上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具体工作方案。今后,本市还将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
【亮点措施】
所有公共服务逐项编办事指南
为让各种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一目了然,方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梳理并公布本部门、本地区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不仅要明确创业创新有关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事项,还要明确教育、医疗、就业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
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将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个环节。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要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办事有望“全城通办”
目前本市已建成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等工作模式,健全完善首席代表制、限时审批制、并联办理制、审批时限预警制、重大项目分级协调督办制等工作机制,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
本市还将强化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区联动、就近办理、全城通办等工作机制,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交通违章将纳入信用平台
本市还将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审批信息化系统,实现市级政务服务机构与市政府审批部门之间、市与各区政务服务大厅之间网络互联互通。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现网上咨询、预约、申报、预审、审批、进展查询、违规预警和结果反馈等功能。加快建设“证照库”“法人一证通”,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报送和“循环证明”。
本市还将依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包含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在内的统一规范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本市将通过市非紧急救助综合服务平台12345便民热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等,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政府要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服务“堵点”“痛点”“难点”作为改进工作、优化服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主动回应,一事一结,努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记者 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