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蒋琪)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亮点纷呈,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水利部政法司副司长王治表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调整和完善水利发展布局与发展方式,统筹解决好水短缺、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
明天(22日)是第24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Water and job”即水和就业。水利部确定今年我国的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并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我国水利改革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情况。
水短缺改善
“十二五”期间,31个省区市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60余件,基本完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各省区市全部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实现了管理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据统计,201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609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近8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1.9%,降幅比上年扩大7.5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0,比上年提高0.007;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9%,比上年提高4.9%,4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年度控制目标。
水灾害减少
“十二五”时期,实施了155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以及4500多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并在25个重点县启动实施了综合整治试点,完成治理河长近5万公里,使治理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2.44亿人和2.37亿亩农田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
如期完成5400座重点小(1)型、1.59万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2.5万余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开展了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列入规划的259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中,已有531座主体工程开工建设、363座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建成2058个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水生态修复
“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覆盖全国主要水体的水质监测网络,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入河排污口登记普查和监督性监测,从源头控制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014年,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达到98.8%。开展了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打通断头河、连通水系、调水补水、生态护岸、污染沟道综合治理等建设,增强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河道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新地标。
水环境治理
“十二五”期间,水利部组织完成13个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和14个不同类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塔里木河、黑河等流域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
“十二五”期间,建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公布制度,公布175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并修订供水人口20万以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大对重要水源地核查和监督管理力度。完成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切实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定《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评估技术指南》,组织开展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最新评价结果显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达到98.8%,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水质状况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