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清早六点半,家住天津在北京上班、26岁的王先生,抓起俩大馒头,一边啃一边冲出门,以百米跑的速度赶到公交站,在公交车上啃完了馒头,下车接着又以百米跑速度奔向火车站,还好,紧赶慢赶,好歹没有误了七点半的那趟火车。
到火车上坐稳当还没一会儿,王先生就觉着皮肤发烫、发胀,作为一个资深过敏患者,他很清楚自己要过敏了,吞下去一片息斯敏,只是并没遏制住来势汹汹的过敏症状,不到一刻钟,疹子遍布全身,咽喉甚至有了异物感。
尽管京津高铁只半小时车程,但熬到北京南站,紧急送到医院时,王先生牙关紧闭、抽搐、休克了。医生好一通抢救,总算活过来了。
久病成良医的王先生,按理说对过敏应该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淡定了,但这趟鬼门关,和阎王爷打了个照面,让他心惊肉跳、心有余悸。他就纳了闷,差点没了性命的这次过敏,比以往的每一次都凶险,究竟是什么惹的祸?莫不成,两个馒头就差点丢了小命?但是,平时吃馒头、包子、馄饨、饺子,都安然无恙,这次到底是怎么了?
王先生这种病的名字有点长,叫做“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吃完小麦粉做的食物,比如馒头、面条、烧饼、面包,紧接着就进行剧烈运动,像打篮球、踢足球、跳健美操、急行军等等,那么在六小时内,身体就可能会有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轻的,皮肤瘙痒、荨麻疹,还可能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伴发哮喘;重的,血压下降、晕厥休克,抢救不及时就危及生命。
这种莫名其妙的情形,一百多年前就被西方人发现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了有名有姓的一个病。2009年,在美国过敏、哮喘和临床免疫学会年会上,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报告了中国的15例“吃面食以后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虽说这是首次向世界宣告,你们有的,咱中国也有。虽说这个难免有,但很希望这个真没有。
这种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突发性过敏,需要两个关键动作连续协同作用才能发生。一个是吃,一个是动,缺一不可,又吃又动,过敏来到。10到30岁的男性青少年,最要小心,这是高发人群。
这类不算常见的过敏人群,大多像王先生一样,本身就过敏体质,24K纯的那种过敏体质。这类过敏,小麦最常见,但不是只有吃小麦才会发生,虾兵蟹将、酒精桃子、茴香马铃薯这些,也可以成为发病诱因。不过还好,只要吃完之后安静休息,还是尽可以放心大胆吃东西的。
就说这个死里逃生的王先生,如果只是吃馒头,不会过敏;如果只是跑步,也不会过敏;如果啃完馒头,不要奔跑着去赶车,而是用饭后百步走的散步速度,优哉游哉去车站,或者叫个出租车坐车去车站,就不会有这惊险一幕。
确诊这个病,需要“食物运动激发试验”这个新标准。不过咱们从王先生的发病已经知道,这试一试的风险,那是相当的大,过敏性休克说来就来,艺高人胆大的医生,一般也不做这试验。
食物依赖运动性过敏,虽说起病急,来势猛,但只要做到有所不为,终身不发病也是可以做到的,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验证。
有所不为不难做到:吃了就别动,动了就别吃。当然,这“动”是有程度限制的,那就是激烈的运动。过敏人群,只要耐住性子,养成习惯,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五小时就安然无恙了。普通人群,也没必要以身试法,在吃和动,动和吃之间,留出一两个小时相对安静的间隔,不为防病,也是养生。
饿了吃,吃了睡,除了可能长成死胖子,在食物依赖运动性过敏这个稀奇的过敏上,实在是安全系数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