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裔女童被母亲溺死浴缸”的背后竟然是这些
近日,一条新闻让小侨(qiaowangzhongguo)愤怒不已。
美国纽约当地时间3月14日,一名2岁的华裔女童Melody Pheng被发现溺死在浴缸中,送至医院救治无效后宣布死亡。
3月15日,纽约尸检处正式宣布这起溺亡案件其实是一起凶杀案,警方也正式逮捕了女童的母亲李琳(Li, Lin)。李琳预计将被控二级谋杀罪、过失杀人罪、危害儿童罪。
这位母亲为何对女孩下此毒手呢?警察询问之后发现,这名2岁的女童洗澡之前尿了裤子,李琳就想在给她洗澡的时候教训她一下,便把女童的头往水里按,谁知,女童就此溺亡。
警察在到达案发现场时发现,家中有另外一名4岁的男孩,脖子上也有淤痕,目前被送往医院治疗。男孩对办案的警员表示,他也经常遭到母亲的惩罚,李琳经常倒抓着他的双腿,把他的头闷在水里,或者是把他的脖子卡在浴缸边,把头摁在水里。
又是家庭暴力!
作为人母,对自己的孩子残暴至此,简直是毫无人性。更让小侨觉得害怕的是,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偶然的。在这起严重家暴案件之前,纽约也有一名9岁的华裔女童被母亲打得遍体鳞伤,警方推测,该伤势是长期受虐待所致;女孩母亲,39岁的邱慧也于当天被逮捕。
刚刚一家团聚的“洋留守儿童”
邻居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孩子的父亲在餐馆工作,而母亲则是一名家庭妇女。根据警方的消息,这对夫妻还育有第三个孩子,年仅1岁,但被送回中国福州抚养了。溺毙身亡的2岁小女孩和其4岁的哥哥此前也一直在中国生活。
邻居介绍,这两个孩子前几个月刚刚被接到美国。没想到,没来多久,小女孩就惨死在母亲手下。4岁的小男孩比较难管教,这对夫妻为此很是头疼。
迫于生活压力,在美国的许多华人父母会选择将孩子交给中国的老人抚养,等到上学的年纪再接回自己身边。孩子们成为了“洋留守儿童”,他们从中国到美国之后,无论从感情、语言、文化上都面临着挑战,许多在中国老人身边受宠的孩子们到父母身边感觉得不到关爱,脾气暴躁、行为乖张、任性自私。
而此刻,这位母亲不仅没有理解到孩子的心理,更以武力来压制孩子的淘气,实施家暴,悲剧就此发生。
溺死女童的母亲亦是家暴受害者?
这件虐童案件轰动了华人社区,母亲李琳也成为了大家谈论的对象。根据李琳同学的讲述,李琳本身也有一段悲惨的童年。她是被养父养母捡来的,从小就没把她当自己孩子看待:“饭还没吃几口,父母就叫她出去洗蛋糕碗,没洗完就不让她吃饭。事情没有做好,就骂她,动手一打,就有印子留在了皮肤上。”
小时候的悲惨经历给她留下了阴影,但李琳亲手杀死自己两岁女儿是不争的事实。
曾有心理学者提出“家暴是可以继承”的说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让孩子刻骨铭心。家暴家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会重演暴力。就如此案中的母亲,将自己的悲惨经历报复到孩子的身上。
而中国人常说“打是亲、骂是爱”,更像在为家庭暴力辩解。在中国,教训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有“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以至于许多华裔家庭出国之后,仍觉得打骂孩子是应该的,是别人管不了的家务事,由此导致孩子被社会保障机构带走,丧失了抚养孩子的权利。
家暴,停止吧!看各国对家暴如何处理
事实上,家庭暴力也是全球性问题,在大多数国家,家庭暴力被公认是一种对人权的侵犯,是应当受到法律惩罚的犯罪行为。截至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制定颁布了反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其中有80多个国家对家庭暴力进行专门立法,或者以反家暴法命名法规。
2016年3月1日,中国《反家暴法》施行。反家暴法明确指出,打孩子情节严重的,将被撤销监护资格。如果家长对孩子持续家暴,严重侵害孩子合法权益,法院就可以撤销施暴家长的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孩子的生活费,家长还得照给。
在澳大利亚,每个州都有各自的反家暴法。“人身禁制令”是澳大利亚全国在处理家暴事件过程中通用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法律还规定让儿童听到或目击家庭暴力行为,或将儿童置于各种暴力行为的影响之下也是一种家庭暴力,法律都明确予以制止。
德国的反家暴法《防止暴力法案》设立了一项重要原则:“谁施暴,谁离开”,即施以家暴的一方会被赶出家门,并被禁止靠近、纠缠受害者。警方禁令最长14天。
在美国,人身安全保护令是防范家庭暴力、保护受害者的重要行政司法手段,受害人存在紧急、现实危险的,警方即可联系法院系统发放紧急保护令,全部流程通常只需几个小时。如果你在美国虐待儿童,那么你面临的可能是:政府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终止父母抚养孩子的权利,由他人收养。
小侨(qiaowangzhongguo)还记得第一次看《刮痧》这部电影带来的震惊,来自中国的爷爷为了治疗孙子的“上火”症状,用铜钱给孙子刮痧造成了“伤痕”,被政府认为是“虐童”的证据。孩子从父母亲身边带走,夫妇俩崩溃了,只能四处奔波,证明刮痧是中国传统的“医术”而非虐待儿童……
所以,小侨提醒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们,别再用“棍棒底下出孝子”来伪装自己的家庭暴力行为。要了解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别因为不了解当地法律而遭受亲子分离的痛苦。(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张芸芸,编辑:付强,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