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丰碑最初不是碑
2016-03-17 12:31:55
 

  众所周知,丰碑就是用来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隋书·杨素传》中说:“记德丰碑,所以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把名字和功德刻在石碑上,意味着永垂不朽。然而,在南朝以前,丰碑却不是用来记录功绩的,也不是用来保存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而是作为一种辨时工具和下棺工具,并且它的材质往往不是石料。

  《仪礼·聘礼》记载:“上当碑南陈。”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说:“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丰碑一般立于宫庙前,主要是用来观测日影,分辨时刻,其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钟表。

  除此之外,丰碑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用作下棺的工具。《礼记·檀弓下》记载:“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郑玄注释说:“丰碑,斲(zhuó)大木为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於间,为鹿卢,下棺以纤绕。天子六纤四碑,前后各重鹿卢也。”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在《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中同样提到:“邑里萧索,宅惟荒凉;丰碑下柩,题凑迁丧。”实际上,丰碑就是立于墓穴四周的大木,上面有孔,用来穿引绳索,固定辘轳,以便棺椁能够平稳地下到墓穴,相当于现在的起吊工具。由于这4块大木的形状有些像石碑,于是,古人便将这种引棺入墓的立木称为“丰碑”。

  说到丰碑的由来,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西周的丧葬制度。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死后,他们的安葬方式都有别于普通百姓,而西周时期更是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丰碑下葬。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规定有所放宽,比如,一些王室成员也可以使用丰碑。再后来,一些诸侯也僭(jiàn)越用之。即便如此,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最初的丰碑都是用木头做的,直到汉代才出现了石碑。因为丰碑是一种高规格的葬礼,代表了主人显赫的身份和尊贵的地位,让常人十分羡慕,加之后来的统治阶级放宽了礼制的限制,于是一些达官贵人纷纷效仿,并在碑上刻字。发展到后来,民间四处可见记述生平事迹的丰碑,甚至连普通老百姓的坟茔前也可以立碑。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丰碑原来的意义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内蒙古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