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特色旅游引领广西瑶寨走向富裕
2016-03-10 14:39:38
 

  新华社南宁3月10日电(记者覃星星)“我们寨子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征经过之地,留下了‘红军岩’等红色遗迹。如今,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乡村民俗以及浓厚的“红军元素”,使得白面瑶寨在桂林市的乡村中颇具知名度。”在龙回娟的家里,身着红色瑶族服饰的她一边熟练地给每位客人打了一碗香喷喷的瑶族油茶,一边讲起了寨子的红色元素。

  龙回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人。作为一个古老村寨,白面瑶寨的房子都建在一面斜坡上,是清一色的瑶家木制“半边楼”。白面瑶寨不仅有浓郁的瑶族风情,也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岩、红军亭等。

  过去,寨子里的村民仅靠种一点地、卖点山场树木为生,住在半山腰,山高水冷。如今,这些与“红军”相关的遗址连同当年的红军故事引得游人纷至沓来,瑶民的生活也有了巨大改变。

  白面瑶寨距县城26公里,距龙胜温泉景区6公里。寨子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43户人家,作为瑶族分支的红瑶占97%。石板小道贯穿整个寨子,连接着各家各户。站在寨子里往上看,只见绿树郁郁葱葱,山上云雾缭绕;往下看,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天梯一般从山顶到山脚。

  从寨里沿着陡峭的石板路拾级而下,可见一块指向天空、长达两三米的奇石,从山腰间横伸出来,形状像巨龙伸出的舌头。这块岩石曾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龙舌岩”。红军长征时,经过此地,在“龙舌岩”下召集瑶民开会,宣传红军的政策,当地村民遂改称“红军岩”,还在旁边建起了“红军亭”。

  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和便利的交通,白面瑶寨的名声越来越响,游客越来越多。泗水乡乡长蒙积君说,近两年,相关部门投资累计达1380万元,完成了村寨房屋立面改造、红瑶博物馆、停车场、旅游步行道以及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寨亮化等21个建设项目,寨子的旅游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

  “以前,村民只能走狭窄山路进寨,每家每户的房子破破烂烂。现在村庄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硬化的水泥路可以到家门口,自来水也通到了每家每户的厨房,瑶族民居房屋得到了保护与改造。”龙回娟说。

  除了浓厚的“红军元素”,村民们还在村里种植了大量菊花,花开季节周边很多游客前来赏花拍照。2015年前来白面瑶寨旅游观光的游客达到10万人次左右。

  “去年国庆节期间,我一个人经营农家乐就赚了1000多元,还卖刺绣的腰带、头巾等民族工艺品,许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游客都很喜欢我们瑶族的刺绣。”龙回娟表示,当地纯手工制作的瑶族传统服饰虽然一套售价接近5000元,但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仍供不应求。

  龙回娟的儿子龙运强今年25岁,之前在外面跑运输。看到自己土生土长的村庄如今旅游搞得有声有色,他也回到家乡,帮助妈妈一起经营农家乐,并从销售当地腊肉、辣椒、干木耳等特色农产品中获得不错的经济回报。

  来自柳州市的游客廖巧红告诉记者,这是第三次到白面瑶寨游玩,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里既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瑶族风情和红军遗址,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