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对于“猪”其实是颇有执念的,几乎所有的部位都可以入菜上桌。例如猪脸、猪颈、猪润、猪红、猪手、猪脚、猪皮等,每个部位都能做一道港式美味大餐。不仅如此,每个部位区分的还格外精准,被冠以相当文雅的名称。例如内地人经常说的“猪蹄”,在香港就会根据前蹄和后蹄,被准确区分成“猪手”和“猪脚”;“猪红”就是内地听众常说的“猪血”,猪肝在港人口中就变成了“猪润”。此外,港人还喜欢把各种圆圆胖胖外形的食物用“猪”来命名。而在西式的糕饼里,也有这样的一道小食,被亲切的称为“猪仔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猪仔包是一种港式面包,是法国长法棍面包的短版本,也就是“短法包”。它的味道和质感与长法棍面包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由于面包呈椭圆形,外型与猪仔有点相似,故得名“猪仔包”。不过,虽然其名称为“猪仔”,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猪肉成分,亦无任何馅料。
传统上,猪仔包可按其表面的松脆程度及硬度分为“硬猪仔包”与“软猪仔包”;亦可按其味道而分为“甜猪仔包”与“咸猪仔包”。“咸猪仔包”一般指的是蒜茸猪仔包,是在猪仔包上涂抹蒜茸和牛油,再洒上少许香草碎,然后烘烤而成。在香港茶餐厅里售卖的,大多是“甜猪仔包”,用烘烤香脆的猪仔包,切开两半,涂上牛油和炼奶。由于表面有“油”又有“奶”,因此也被称为“奶油猪仔包”,简称“奶油猪”。如今,除了香甜酥脆的“奶油猪”,从澳门引进的猪扒包也逐渐受到港人的青睐,猪扒包的做法更加简单,只要在切开的猪仔包里夹上一块炸猪扒和一片洋葱即可,简单却美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的街头摊档上,除了咖喱鱼蛋以外,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小吃就是“猪皮萝卜”。最初,猪皮萝卜是作为车仔面的配料出现的,后来有食客偶然单点了一份猪皮和萝卜放在一起吃,没想到竟然搭出了绝妙的风味。一大碗猪皮萝卜下肚,满身温暖,在如今乍暖还寒的时节,更是大快朵颐的好时机。白萝卜去皮切大块,经过长时间的熬煮,萝卜的辛味尽去,入口无渣,却溢满一嘴最纯正的清甜。而一同煨煮的猪皮,本身干净无瑕,洞窿组织间,无限量地吸饱汤汁,与萝卜比较,有不一样的弹牙口感,却同样盛载了简单却充沛的好味道,令人舍不得吞下肚。
猪皮萝卜的做法很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食物,越带有最珍贵的天然美味。我们很多时候都想要追求精益求精的味觉享受,于是不断采用越来越复杂的佐料调味,穷尽一切先进的烹煮技巧,以为越多堆砌越能取悦舌头,结果是适得其反,忽略了食物的真味。其实只要选用简单纯净的材料,尽量删去不必要的调味料,当真正做到减无可减时,即使是最基本的烹煮技巧,都可以突出食物最珍贵的天然美味。各位听众,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文字: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