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开始,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辽宁省政府新闻办连开六场新闻发布会。
连开六场,是因“干货”确实多,企业切实感受到变化:企业投资办理的审批事项,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一个大厅即可搞定,省政府机关全部499项行政审批事项,可在72个窗口一站式办结,而去年还需各个部门来回跑。
创业者感觉到门槛低了:2015年住所可以登记企业,一年来“住宅公司”诞生9.3万多户。2015年,辽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43万户,同比增长14.8%。
审批时间短了,审批事项减了,吃拿卡要少了,“不作为”成为过街老鼠……以往,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软环境”,正在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优势”。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好比阳光、空气和水,企业须臾也离不开。”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强调,“所以必须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基础性工作来抓。”2015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
大厅之外无审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前要进省政府大院往各厅局跑,现在来一个大厅就办了,方便多了!”顺利拿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单,大连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孙盛春高兴地说。
孙盛春的感触来源于辽宁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举措。此前,全省14个市的市、县两级政府先后设立了行政审批大厅。但省级行政审批权限长期分散在部门,部门审批权限又分散在多个处室。企业办事来回跑,不但成本高、效率低,也为权力寻租提供空间。
“必须要简政放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一流的软环境!”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说。
去年12月15日,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开业”。40个省直部门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140名工作人员,全部是在本单位负责审批工作的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没有一名临时工作人员。“从省政府决策到启用仅用70多天。”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督察室主任于沈波介绍,“49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中心,实现了中心之外无审批。”
截至今年1月底,省政务服务中心日均接待500余人次,受理审批业务13341件,办结11080件。
行政审批做减法,无法律依据的审批一项也不能留
行政审批是政府部门的主要权力之一。“主要领导要求我们与各厅局一项一项地抠,把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都减下来、放下去!”辽宁省编办副主任刘自康说。
针对政府管得过多过细这个问题,辽宁列出权责清单,省编办、法制办对60个部门报送的4283项行政职权一项一项地梳理清理,先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1682项,其中取消735项,下放689项,转移合并、降低收费标准等258项,减少52%。
存量做减法,保留的流程再造。辽宁省政府绘制“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通过变串联为并联等革新,整合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一个审批件的最长审批时限从275个工作日减少到40个工作日。
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充当“二政府”蚕食改革红利等问题,辽宁省政府对中介服务进行清理规范,公布了省政府部门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共70项,要求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放活市场强监管,构建大市场监管体制
软环境好了,市场放活了,不等于监管松起来,辽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让监管从“封闭”变“透明”。
辽宁省工商局副局长刘升介绍,辽宁工商部门改变监管模式,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2015年,44.1万户企业公示了2014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85%;同时,将全省近8万户企业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予以重点监管。按照“三局合一”模式,辽宁推动各县(市、区)整合监管机构,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制。
整合前,县区的工商系统编制14737名,质监系统1368名,食药监系统981名,监管力量不均,强的强,弱的弱,特别是食药监部门平均一个县(区)不到10个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整合后,每个县(区)的市场监管人员达到了170名,补齐了短板,形成了合力。
让“忽悠”者没前途,让不作为者没位置
2013年,某外资企业投资19亿元,在鞍山铁东区胜利街道建了一个住宅项目。建成时,却迟迟不能验收,最终给街道缴纳了一笔没有依据的不菲费用,才得以验收合格,折腾了一年多。此事曝光后,街道党工委原书记焦某,被撤销党内职务。
辽宁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让“忽悠”者没前途,让不作为者没位置。近两年来,不作为、乱作为是辽宁整顿机关作风的重中之重。
围绕7个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辽宁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作风不实搞“忽悠”、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执法不公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共整治查处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问题1100余件;对1624名存在不称职、不担当、不作为的“懒政”“怠政”干部进行调整和问责,形成了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贤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