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一家专业社工机构带出百余“小老板”
2016-03-01 02:07:14
 

图为韦明贤为根雕做造型。 本报记者 冉婧宇 摄

  这些天,偏坡乡偏坡村韦明贤开办的醉韵贤居根雕创作室先后卖出了18件根雕工艺品,“单价在5000元—20000元之间。这几天的收入,比往年每年的收入都高。”

  而在2014年以前,韦明贤的根雕生意一直经营得不温不火。在他看来,局面的转变得益于乌当区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工机构——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为辖区创业者提供的培训与帮助。

  2005年,退伍在家的韦明贤开始创业。由于不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有着一手根雕手艺的他,却对店面经营、成本核算犯了难。“比如机器折旧、人工成本、水电房租这些,参加培训之前都不了解。”韦明贤说。

  在乌当区每年300余名申请创业的人员中,像韦明贤这样有手艺,却对经营管理不了解的人员不在少数。如何更好地帮助辖区创业者成功创业,使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成为乌当区致力解决的问题。

  2014年3月,以创新辖区创业就业服务机制为目标的专业社工机构——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注册成立。该机构可以全方位收集各项创业信息和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打造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等。“相对于政府直接在资金上为创业者提供补助,服务社提供的服务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能更有效地提升服务水平。”服务社工作人员邱燕说。

  鉴于创业就业服务社的专业化,围绕就业难问题,乌当区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民生工程中的创业就业项目打包给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这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既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形成了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此背景下,韦明贤免费参加了为期10天的创业培训,从产业的定位到市场的抓取,甚至到店面内部的布局、服务社的创业,导师都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韦明贤很快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经营上,业绩开始稳步增长。

  据统计,仅去年,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共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452人,其中,149名学员实现创业,133名学员实现就业。

  韩雪 本报记者 付奇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贵阳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