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农旅一体化 增收进行时
2016-02-28 01:46:41
 

  2月25日,刚过上午11点,张仕学的饭店里就迎来了一拨客人,他们刚刚泡完温泉,特意来店里品尝河鲜。

  48岁的张仕学忙前忙后,生意虽然不像春节黄金周时那样火爆,但慕名来到修文六广的游客还是把小店坐了个满。

  2013年前,张仕学还是六广码头上的一名“船老大”,“家里三亩地只够日常开销,三个孩子还要上学,日子紧哟。”

  随着六广镇纳入贵阳市示范小城镇建设盘子,加上六广温泉启动建设和六广河大峡谷旅游开发,张仕学一下看到了改变现状的机会。

  2014年,拿出多年的积蓄,张仕学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到银行贷了款,盖起六层的饭店,一二层作为餐饮,三至六层作为住宿。2015年“五一”小长假,店面正式营业。

  六广旅游的逐渐升温,让张仕学的生意一路见涨,“今年春节黄金周,客房基本都满员,每天来吃饭的都在20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人,请了15个村民来帮工才忙过来。”张仕学还赢得了不少回头客,说话间,他又接到了一个预约订房的电话。

  现在每天都得起早贪黑,张仕学却乐在其中:“这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不仅把道路、环境变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累点也值得。”

  张仕学从“船老大”当上老板的故事在当地不是特例,自启动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六广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为主,将全镇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全力打造农旅一体化示范小城镇,村镇面貌和村民生活皆发生变化。

  “东片区发展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园,现有8000余亩;中部片区打造低热河谷带1000亩蔬果种植及温泉和大峡谷旅游;西部片区以沙坡村为中心进行龙脑樟种植,将发展3000亩左右种植园区。”六广镇副镇长陈佳荣介绍。

  目前,六广河江景温泉项目已建成营业,日接待能力达3000人。“我们还逐步完善老码头、阳明码头功能设施,发展六广河峡谷‘七峡九瀑42景’的观光旅游;将滨江半边街打造为‘餐饮服务示范一条街’,完善旅游配套服务。”陈佳荣说,2015年,六广镇的旅游收入比前一年增长40%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腰包鼓起来。同时,六广镇积极按照省市示范小城镇“8+X”和“十个一”标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从2013年至今,六广镇投资335万元硬化22公里通村通组道路,投资30万元对老集镇两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进行销售功能分区,配备规范门面和停车位;投资445万元建成驿韵广场等四个市民广场,配有步道、走廊、公厕、停车位、景观灯等;建成15个班级的寄宿制小学等十多个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在项目建设中,除了财政投资和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外,六广镇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管理进行一周一调度,派专人监督工程进度,妥善处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示范小城镇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012年,六广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186元,到2015年,预计达到10800元。

  本报记者 金毛毛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贵阳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