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亲切而遥远的记忆
2016-02-27 01:06:21
 

笔者二妹1969年赴黑龙江建设兵团前全家合影。

父母1986年南长街平房旧居留念。

  梁域卉

  今年农历三月是父亲一百周年诞辰。如果父亲健在,今年就是百岁老人。可惜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一十八年,渐行渐远了。

  父亲在三十岁上与母亲结婚,先后养育了我们六个子女。在艰苦的岁月用微薄的工资维持全家的生计、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更重要的是父亲把勤劳俭朴、坚韧正直、顽强上进的性格留给我们,使我们受益终生。

  父亲重视对我的早期启蒙教育。在我上学之前就裁了许多两寸多见方的纸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一个汉字,教我认字。每天学两三个,然后打乱顺序把学过的一堆卡片一个一个抽出来问我。上学之前,我就认识了不少汉字。

  在我十岁前后,父亲每年清明节带我到郊区我家的祖坟去扫墓。乘109路无轨电车到广安门,再转乘郊区公交到城外,也就是现在西南三环四环的地方吧。在一片绿油油的麦地里,显眼地凸起几座坟丘。已经有人修整过,坟丘上培了新土,那是守坟人替我们做的。父亲指着一个个坟头说:这个是你爷爷,那个是祖爷爷……由于我没见过这些先辈,也是我年幼,没有什么印象。在坟前焚化了几页烧纸,就到守坟人家里稍坐片刻,与主人寒暄几句,喝一碗粗茶,告辞返城。时间近午,回家路上,父亲带我在菜市口附近的一家饭馆午餐,仅仅是一碗大米饭,一盘炒木须肉之类。但是在那个年代,一年到头也难有机会下饭馆,这已经是豪华消费,是父亲对我的特别犒劳。

  我在北京四中读书六年,顺利考入大学。再后来,他的孙子外孙也好几个人考上大学,让父亲感到欣慰。

  父亲比母亲早去世了一十二年。这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家庭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原来位于南长街的平房旧居,不仅狭窄,而且年久失修。父亲去世后第三年,旧居拆迁,我们都迁入楼房新居。母亲常常感叹:“如果你爸爸能活到今天多好啊!”

  由于我长期在外地工作,与晚年的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常为没有充分理解父亲晚年的心境和没能更多地尽心尽孝而惭愧。

  一晃儿,母亲也离开我们五年了。失去父母,让我们感到生活中的巨大空缺,很长时间难以适应。时光流逝,父亲母亲的身影已经渐渐模糊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父母的恩德和对子女的疼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心中。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