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近代中国瓷中珍品“彭汉遗赠孙中山花盆”修复成功
2016-02-24 19:14:15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记者喻珮)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彭汉遗赠孙中山花盆”,日前在武汉完成修复。专家表示,该文物的成功修复对于研究孙中山先生访问武汉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彭汉遗赠孙中山花盆”造型呈八角腰鼓形,扁宽圈足,通高23厘米、口径与底径皆18.5厘米,腹径14厘米。其背面主题图案为竹林士图,一侧绘有粉彩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呈交叉状;另一侧写有铭文“浔阳豫昌改良监造”。该款文物素有“近代中国瓷中珍品”之称。

  据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史料记载,孙中山一生到过武汉两次。而该款花盆是其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到武昌访问时,由曾任鄂军都督府司法部副部长的彭汉遗特意烧制相赠。

  湖北文物修复专家、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奇告诉记者,文物的修复时间近三周,主要难点在于修复曾经严重缺失的“索形耳”。以前的陶瓷多为模制,而这只花盆的“耳”是经匠人随手捏制而成,属于“异形耳”。故不能采用常规的方法修复,而采用“徒手扭麻花”的方式进行填充塑形。

  在选材方面,陶瓷修复需在常温下模拟高温下环境,因此不能用瓷泥进行修复,而用胶状物质代替。而胶状物质及其容易流淌、塌陷,给修复工作带来难度。“捏”成之后,再喷上低温仿釉材料,经过描金、做旧等工序最终完成,达到“还原工艺,修旧如旧”的效果。

  李奇表示,该款花盆的胎、釉、颜料及烧窑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的最高水平。修复完成后,文物将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继续展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又称“红楼”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1910年建成,原为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馆名由宋庆龄题写。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