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上海探索"礼治社区":议事会与说理堂订立的邻里公约
2016-02-23 10:02:58
 

  新华社上海2月23日电(记者李荣)“我们这里,居民之间有什么事儿,就在议事会上议一议;有什么理儿,就在说理堂上评一评。同样的事儿和理儿如果还会遇上,大家就订立邻里公约,今后就这么办。”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工农三村第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胡永红这样告诉记者。

  说起其中的来龙去脉,小区里的老居民周逸翔律师最有感慨:邻里上下的许多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往是在“德与法之间”。

  他说,比如小区里的停车争执,如果要大家都像“君子国”里的人一样只讲谦让,那也不现实;如果什么都用法来解决,不说精力财力,“一个官司判下来”,邻里情马上荡然无存,也是“社会隐患”。

  他认为,由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引申出“礼治社区”的建设,应当由大家“约定俗成”的邻里公约来调节。

  记者看到了小区自办的《星之光》社区报上刊登的邻里公约,一共13条26句,条条具体。殷行街道党工委书记钱樑说,这13条26句都是从小区议事会和说理堂的“议事说理”中来的。

  他指着其中的一条:“宠物喂养调教严格,保持家园环境整治”,让小区干部说一说背后的故事。

  那是一个“狗咬人”的故事。一位女士的狗去吃墙角树根底下的鸡骨头,另一位阿姨正好看见,就把鸡骨踢远了一点,狗咬了她,两人争吵起来。小区里的议事会与说理堂在评理中了解到,那只狗,无证、未防疫、出门也没戴狗罩;而那位阿姨虽说出于好心,但考虑也不太周全。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谅解。

  不过,这件事没有止步于“就事论事”的解决。由于小区养狗已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样的争执今后还可能遇到”,小区就由“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尝试“就事论约”,通过讨论,把文明饲养宠物上升到邻里公约的“高度”,并且还请律师在社区报上发布了“细则”:“宠物狗伤人、责任谁承担”,责任认定的方法和依据,一一列明。

  随着上海基层治理创新进程的深入,像工农三村这样的“礼治社区”的探索正在多点展开。

  在闸殷路第一居委会,“清洁之礼”“尊重之礼”也正在成为小区居民自己的“礼的约定”。小区干部王琴说,通过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重建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特点就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熟人的眼光和评判,可以让一个人的行为更加自觉和收敛”。

  在居民议事讲理的“熟人社会”中形成的邻里公约,其实是“个例-惯例-体例”的共性积累过程。“每一次个案处置,其实都是解决问题的财富,要让它尽其所用,在面上开花。”钱樑说,“礼治社区”前接“德的自觉”,后有“法的后盾”,其柔性调节力量,是社会不可或缺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