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22日电(记者屠国玺)22日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传统佳节元宵节,在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里,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再一次跳起传统的面具舞“池哥昼”,为新的一年祈福。
白马人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白水江畔,由于部分语言与藏语相通,他们在官方的民族识别调查中被划分为藏族的一支。目前中国的白马人人口不足两万,主要分布在甘肃文县、四川平武县和九寨沟县。
其中,地处甘川两省边界的文县,还是中国野外大熊猫三大栖息地之一。
许多年长的白马人都有和熊猫“互动”的经历。石门沟村的班付全,小时候上山砍柴就看见过大熊猫。上世纪七十年代全村老少集体上山寻找熊猫,然后用竹杠抬到山下十几公里外的保护站。
青山绿水中与大熊猫相伴的白马人,在外人看来是趣味盎然,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没有那么“惬意”。保护区的成立,改变了白马人的传统生活,退耕还林、禁牧禁猎,这都使白马人传统的耕猎文化受到很大影响,许多人担心白马人的文化传承会出现危机。
原本“靠山吃山”的白马人中,很多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和外界交往日益密切,很多白马人已经不会白马语。76岁的曹加巴老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担心:“我们白马人没有文字,所有的老规矩只能靠老人跟年轻人口述,前几年我还担心以后没人讲了。”
2008年起,政府对白马民俗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目前,文县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白马人的面具舞“池哥昼”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县铁楼乡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三个白马人聚居村已入围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曹加巴看到了明显的变化。从每年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六,村寨里都会跳起“池哥昼”,参与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猴年元宵节期间,除了本地的白马人,还有来自四川的表演队伍联袂演出。
传统的民俗,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直接改变了一些白马人外出打工的习惯。当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通过白马民俗旅游的带动,文县脱贫减贫人数达到了4200人。
已在县城里工作的杨晓花,今年春节也返回白马山寨,和大家一起跳起舞蹈。她说现在白马人重新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方法,那就是让大熊猫和他们的良好生态环境继续得到保护,同时通过民俗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