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武汉公公、长沙婆婆与响水妈妈同住一个屋檐下
2016-02-22 13:38:03
 

  正月已经下来十几天了,冷素兰再一次从所住连云港的二女儿李春梅家打电话给响水的兄弟们说,她还要在二闺女家多待些日子。因为自己和春梅的公公婆婆处得很快乐、很舒心,请老哥老弟们放心。这边的“老娘舅”们听到这话,连连夸赞外甥女李春梅孝顺、会协调家庭关系。

李春梅的婆婆(中)在教春梅妈妈(左)写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婆婆妈妈共同生活

  冷素兰老家在响水县陈家港镇海安居委会,育有“五朵金花”,个个有出息。2006年,她的老伴因病不幸离世,姐妹5个商量,不能让妈妈孤单在家过。因为春梅家离响水相对最近,环境、气候、语言也和老家差不多,就让妈妈住春梅家。

  在妈妈来之前,春梅和公公婆婆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了十年,在当地以孝顺出了名。大姐当时有点担心地征求二妹的意见:你单纯伺候公婆就不容易了,再加上老妈,就怕“难摆平”。春梅笑着说:问题不大,只要一颗真诚的孝心,以心换心,不会遇到难题的,再说,老人们又多了伙伴,应该更快乐。

  单单做个“好儿媳”或“好女儿”,难度系数不算高,但,遇到公婆和亲妈同时在一块时,既要做“好儿媳”,也要做“好女儿”,难度确实不小。李春梅感慨地说:这不但要有孝心,同时要讲究“精准”,千万不能有不到位或有失公允的地方。

  春梅的婆婆今年70多岁、公公80多岁,妈妈也年近70岁了,双方无共同生活习惯、无感情基础,住在一起难免发生矛盾。

  一同学习增进感情

  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春梅半开玩笑地说:“有时候,家比企业更难经营。”企业难经营可以选择改行放弃,但儿女尽孝道无可选择、无法放弃。李春梅想到:要让老人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动性,找到自身价值,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在家里有用处,在社会上有用处。换一个角度说,就是避免老人们“无事生非”出岔子。

  春梅想送他们去老年大学学习,但老人又舍不得花钱交学费。她只有动员学过美术的三妹(与春梅家相距不远)和自己上小学的儿子当“老师”。

  一家人约定在家庭晚餐前共同学习,春梅教她们写字、画画和弹琴,这样的场景常常让老人们非常开心。春梅也常常用手机记录这些温馨时刻,有时还会发在朋友圈“展示”,引得不少“圈”内好友取经。

  三妹也时常带着自己的婆婆到春梅家来,3位老人家,一个小孙子,每个月总有一周多时间,同处一个屋,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其乐融融。在学习中,老人们友谊和感情比“学业”进步得还要快得多。春梅妈妈不识字,婆婆有小学文化接受快一些,婆婆学会了,总会主动教妈妈……现在,冷素兰已经会写近200个汉字了。

  春梅说,随着彼此了解感情不断加深,婆婆每逢一些重要节日,总不忘给老妈买几件合身的衣服,虽然这些衣服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份心意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妈妈闲下来时,买来食材邀请婆婆一起包饺子,还根据公公婆婆的不同口味,制作不同馅的饺子,下锅前怕搞混了,还专门做了记号,这也让公婆很感动。

  既孝又顺家庭和美

  春梅公公患大肠癌动手术已有4年之久了,当时医生说生存期也就半年时间。从入院到手术再到出院,最后连医生都很感动,都认为这媳妇做得比女儿还好……目前老人家精神矍铄,知情的医生、邻居们都感慨地说,孝顺也能创造奇迹!

  公公是武汉人,婆婆是长沙人,两个老人都想回去看一看,丈夫单位管得紧,非常难请假。春梅选择了一个寒假和暑假,带二位老人与儿子去了一趟武汉和长沙,还游览了两地的多个景点。

  春梅总结出,孝顺孝顺,除了“孝”,更要在“顺”字上下功夫,老人们吃穿都不愁,关键是要对老人顺从,况且老人们经历了一辈子,大部分的看法和意见都是对的,起码没有坏处,学会顺着老人不会吃亏。

  孩子所有衣服,都由婆婆一人来操办,因为她总是担心别人买贵了、乱花钱。被剥夺给儿子买衣服“权利”的春梅刚开始有点想不通,后来也“想顺”了,婆婆是对的,儿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洁癖”、爱整洁的婆婆常唠叨家里卫生问题,有时唠叨得让人受不了,春梅总是一听而过,或者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也就顺理成章没有矛盾了。

  春梅的老妈节俭,有时还会穿打过补丁的衣服,置新衣不顾。起初,春梅看到妈妈穿打补丁的衣服,怕给自己“丢脸”,但现在没这种感觉了,因为她觉得,改变老人的观念很难,何况这也是老人勤俭持家行为,更重要的是必须顺着老人。哪知出乎春梅意料,前年婆婆过生日,一向节俭的老妈破天荒地花了三千多元买了一件呢子衣服给亲家母。(夏月明 张勇峰)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