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从西安到南宁:2016“世界最美的书”背后的故事
2016-02-18 21:01:00
 

  新华社南宁2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莺)刚刚获得2016“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订单——方圆故事》近日火了。这是继2004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之后,中国图书再度获得“世界最美的书”金奖。

  这本书由西安民营书店“方圆工艺美术社”老板吕重华写作、西安设计师李瑾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世界金奖的“爆出”,也让这家书店、这家出版社带着光环走向大众视野。从西安到南宁,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记者17日走访广西美术出版社,聆听编辑讲述背后的故事。

  据介绍,1982年吕重华的父亲在西安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方圆工艺美术社”的民营书店,专营美术类书籍。1996年后,吕重华从父亲手中接管书店,经营至今。由于业务往来,广西美术出版社一名原副社长与吕重华一家相识交好,亦熟知这个家庭三十多年的“卖书”故事。面对传统出版业的式微,这个家庭也曾困惑,但从未放弃。2012年,这位副社长以开玩笑的口吻建议吕重华出一本书,写写“家店那些事儿”。

  本是玩笑,吕重华却当真了,开始着手文案创作。由于这位副社长离任,广西美术出版社策划编辑冯波接手这本书,并于2014年正式进行书稿排版。

  冯波是西安人,与吕重华是“老相识”。她说,出生于1971年的吕重华为人风趣,他多年来发给各地出版社的手写订单,落款一般不盖章,而是画一幅自己的漫画肖像,且张张神态不同,似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就像选择用漫画作为签名一样,这本被命名为《订单——方圆故事》的书也摒弃了工业时代的图书装帧,而是本着“工匠”精神采用传统线装,封面用纸则是“编织袋儿”。

  “几年以前图书发货的外包装就是这种编织袋儿,将其用于封面,也是对传统的纪念。”冯波说,在纸张选择上,他们用了泛黄柔软的“速写纸”,以体现历史韵味。

  订单上的大头漫画经过设计师的构造,成了本书一大亮点。书的左侧被“裁切”三刀,形成四个可以翻动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作者神态各异的漫画肖像,令整本书趣味盎然。书中大量折页也“暗藏玄机”,有的需裁开方能看到里面的老照片。

  广西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姚震西告诉记者,这本书在装订环节也不是冰冷机械的流水线作业,而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很多工序需要人工一本本完成。正是这种传统手工的匠心实现了设计师的巧思,两者完美的结合带给了我们一本充满温暖的书和充满温情的阅读体验。

  设计装帧上的不走寻常路,内容上的文图并茂清新怡人,给了《订单——方圆故事》新的生命力。去年下半年这本书高票获评“中国最美的书”,又被推举到德国参评“世界最美的书”,一举夺金。

  有读者在个人博客上写出了这样的读后感:“我读到了从一名莘莘学子到成家男人的艰辛与快乐、责任与情怀。他的文字像是37.5°C的体温,波澜不惊的表面下潜藏着不易察觉却一触即发的诗意……”

  如今,《订单——方圆故事》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广西美术出版社社长彭庆国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已近乎售罄,出版社正在加印,以飨读者。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