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节后留在家乡
2016-02-18 15:33:47
 

  新华社太原2月18日电(记者晏国政)过去十余年间,40岁的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晏岗村农民王华像大多数农民工一样,一过正月初五就踏上返城之路。今年她却下定决心“再也不出去了”。

  让王华决定留在老家的是她12岁的儿子。“儿子一直留在农村上学,由爷爷奶奶照顾,现在已经上初一。由于缺乏陪伴和管教,学习渐渐‘抛了荒’,去年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50几分。”王华焦虑地说。

  更让王华心疼的是,过去乖巧开朗的儿子,这两年变得越来越内向,对父亲也越来越疏远。

  “儿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和儿子的学习和前途比起来,打工赚钱根本算不了什么。这几年再苦再难,也要留在老家陪在儿子身边。”王华说。

  信阳是河南农民外出务工大市。多年来,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就业机会缺乏,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养家糊口,大量前往城市务工。而如今,随着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显现,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外出打工生活。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了支持返乡创业的五方面政策措施: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民工创业园蓬勃兴起,不仅使农民增收致富,更带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热,改善了农村“空心化”。

  在陕西省武功县,农村电商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打工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目前武功全县个体网店已有600余家,电商从业人数近万人,带动了2.5万人间接就业,其中包括1000多户40岁以上的农民。

  安徽省阜阳市人口大约1050万,却有280多万在外务工。通过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市场需求对接项目,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

  截至去年12月,阜阳市返乡创业累计已达3.66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17万个,带动就业31.6万人。

  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人口输出大省河南,包括富士康等企业到这里设立生产基地,为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条件。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让中国各地就近城镇化稳步推进,大量农民在自家门口也可享受到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待遇,心理天平从而渐渐倾向留在家乡。

  “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干嘛非要背井离乡地往外地跑呢?”与王华同村的黄海军说。

  黄海军就是看重家乡快速推进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会。21岁的黄海军前几年高中毕业后,在上海等地工作两年,最终决定回到老家县城学习房屋装修。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他的手艺越来越精。

  “这几年,县城发展很快,眼看着商品房小区成片成片地盖了起来,就连镇上也开发了好几个楼盘。只要装修手艺到家,就不愁没活干。”他说。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感情。这两年,水泥路修到了各个自然村村口,村里还通了自来水,居住环境改善多了。如果能在老家找到事干,我也不愿意每年往外跑。”38岁的信阳市商城县汪桥乡汪楼村农民工曾全说。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