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12日专电 题:要陪孩子玩,不要“逗”孩子玩
新华社记者 叶婧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计划或已经加入“二孩军团”。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春节假期,逗孩子就成了走亲访友、闲话家常时的“好节目”。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记者身边不少年轻妈妈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家孩子被一些亲友逗得手足无措,或者惊慌、害怕甚至哭泣,让她们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为什么逗孩子招来了孩子家长的反感?
春节期间,逗孩子的场景大多发生在走亲访友时,亲友往往是因为喜爱孩子,想要和孩子交流才逗孩子。虽然成人没有恶意,但逗的方式和结果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快、不安等,比如有人逗孩子会说“爸爸会不要你了”“妈妈爱弟弟(妹妹)不爱你了”等。
作为“别人家的亲友”,记者觉得“陪孩子玩”比“逗孩子玩”更重要,“加入孩子的游戏”比“加入逗孩子的游戏”更有趣。毕竟,逗孩子的目的是获得孩子的亲昵和好感,而不是眼泪与躲闪。
另外,如果亲友逗孩子的举动令人不悦,作为孩子家长,不必碍于面子保持沉默,而应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交流,让孩子知道亲友的善意,也让亲友明白要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其实,只要真心想跟孩子做朋友,期待他有一个暖暖的小怀抱给你,总能找到一种恰当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