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
服务
配餐中心特意为除夕订餐老人加送饺子
今年,北京市全面实施“居家养老幸福工程”,老人吃饭是头等大事。“春节期间供餐单位不得停止供餐”第一次写进社区与配餐企业的合同中。在西城区椿树街道社区,85岁的尤连芳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自2009年北京市推出“老年饭桌”后,这是她第一次在家吃上过年的饺子。
送餐公司:
一个老人的饭也得送
“首源物业”从去年底负责给椿树地区的老人统一配餐、送餐。总经理马洪延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合同中确实有这么一条,春节期间不得停止供餐——这可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有心理准备,不能你回家过年了,老人就没饭吃了。就是有一位老人订餐,我们也得做、也得送。”
一份盒饭12元,仨菜、一碗汤,米饭配一个馒头或者花卷。“这12元也就刚刚够食材的成本价。说句实话,赔得很大。按照今天的情况,6份餐,营业额占成本支出的5%都不到,你说我赔多少?”不过,马经理倒是信心满满,配餐中心的房租是政府补贴,“不用为房租发愁。目前是先为老人服务好,今后可以经营早点,开办主食厨房,届时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大厨是马经理从星级酒店挖来的,合肥人,月薪8000元,“收入不高,耗神不少。”大厨说,老年餐既要软和,还要有营养。大厨拿出春节期间的餐单:平菇、西红柿、豆腐、鸡蛋、菠菜、腐竹、土豆、龙利鱼、胡萝卜、香干……这些食材既符合老人餐绵软的要求,烹饪起来又不会损失营养。
虽然是大厨掌勺,老人也提意见:“为嘛没有面条?”马经理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不少老人建议送“面条餐”,这让他伤透脑筋:“如果是面条,做出来再装盒、装箱、送餐,到老人家里早就坨了。我准备以后派厨上门,或者是带料加工,到您家给您现做——满足老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心愿。当然,这种服务只能是在节假日,平时可忙不过来。”
配餐中心位于和平门附近的香炉营胡同内,设有10来张桌子,40个餐位。虽然在二层,但专门安装了外挂电梯。“老人们夏天都愿意出来,到这里吃老年餐桌;冬天就喜欢猫在家里,我们会送餐入户。”
订餐老人:
今年送来饺子喜出望外
平时,“首源物业”位于椿树地区的配餐中心有10位工作人员,为40多位老人配餐、送餐。除夕中午有4户6位老人订餐,配餐中心留了4位工作人员,不仅做了米饭、鸡腿等,还特意包了两种饺子:猪肉大葱、韭菜鸡蛋,随着午饭每位老人各配送20个饺子。“目前还没有老人订晚餐,这20个饺子,是特意为老人准备的年夜饭。”马经理说。
除夕当天中午11时不到,就有老人来电话催了:“怎么还不送呀!不会不送了吧?”“马上到!您放心!”11时10分,北京晨报记者跟随送餐员来到香炉营小区的尤连芳老人家。刚出电梯,老人已在电梯口等候,“哎哟,我以为电梯坏了呢,怎么老半天上不来呀?”老人拥着送餐员进了房。送餐员将一盒饭菜、一盒饺子、一个花卷麻利地摆在桌子上,然后掏出纸笔:“尤大妈,过年好,您签收一下。”
尤大妈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身红袄,透着过年的喜庆气,屋子不大,书香气扑鼻。看见桌子上的饺子,尤大妈喜出望外,高喊一句“我的妈呀”(见图)!2009年椿树街道开办老年餐桌,从那时起老人就订餐——可是,除夕订餐吃饭,尤其是吃到饺子,这还是头一回。大妈说,她虽然订了7年餐,但是“以前过年过节、甚至双休日都不送餐”,她的年夜饭都是凑合,“我就到和平门菜市场买个煎饼吃,或者去老边饺子馆吃饺子。味道虽然不错,但就是天太冷,还要过马路,不方便。”
家里没米没面,只有一台微波炉、一瓶醋。尤大妈把做饭的时间都用来喝咖啡,读报纸,看《甄嬛传》和《少帅》。“我有4个孩子,2儿2女,重孙子都好几个。我不跟他们一块过,我要自由。儿子要给我请保姆,我拒绝了,我要自由。不过,大年初一我们一大家子就饭馆聚餐了,可以打包回家。所以,初一、初二我都没订餐。初三再订,打个电话就得。”
尤大妈很利落地背出了送餐电话,又随口说出了女儿的手机号码,这对于85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似乎不太容易,她冲记者嘿嘿一笑:“这算什么!全家十几口人的电话都装在我脑子里。我年轻时是发报员,‘三野的’,看见数字就亲。”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文
通讯员 刘辰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