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老妪写史:故事让人心发紧
2016-02-10 09:15:02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屈婷 袁全)79岁的姜淑梅是个传奇:60始认字,75始写书,目前已经出版了3本书,成了中国作协会员。

  满头白发的姜淑梅,腰弯了,眼睛也花了,戴上眼镜,也要贴得很近才能看见细细的铅字。但她却朗朗地说:“我是最年轻的作家。”

  76岁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

  走在黑龙江绥化市街头,姜淑梅貌不惊人。她人生的前60年是文盲。

  2012年夏天,她跟三哥说:我要写书了!一辈子沉默寡言、面沉如水的三哥仰头大笑。

  2013年,姜淑梅把处女作纪实散文集《乱时候,穷时候》给三哥看。三哥看了,放声大哭。

  1937年,姜淑梅出生在山东巨野县一个大家族,父亲是当地一个区的区长,大哥毕业于黄埔军校,是军官,二哥、三哥都是读书人,高大英俊。

  战乱改变了姜淑梅的人生。8岁那年,父亲下狱,家道中落。从此,她的一生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姜淑梅的大女儿艾苓,是个作家。她说,1996年,父亲出了车祸,她怕母亲胡思乱想,就鼓励她识字。

  “俺中吗?”姜淑梅眼睛亮了:“要不,俺试试?”

  姜淑梅有六个孩子,是传统的中国母亲,成天就忙两件事:家务和带孩子。最忙的时候,姜淑梅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艾苓说,她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只有学识字,母亲偷偷坚持了下来。

  姜淑梅识字的过程很“笨”,全凭问和看。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教材。但真正动笔,已经是2012年6月了。

  她用干惯农活的右手,笨拙地“画”字,笔划顺序,都顾不上了。十天后,姜淑梅对女儿说:“做梦也想不到,俺会写字啦!”

  让人心发紧的故事

  姜淑梅是个心软的老太太,笔下的故事却很残酷,书评人史航说:“让人听着心里发紧。”

  她在《乱时候,穷时候》中写了一个女人,谋财杀了亲爹,在戏楼上被点了“天灯”,疼得嗷嗷叫:“求求你们,行行好,把俺杀了吧。”

  “我想跟读者说,以后看我的书不要难过。”她带着山东口音说,“我要不经历那些苦难,哪能写出这样的书来呢?!”

  2015年她的《长脖子女人》出版后,有读者说,太可怕了,太血腥了。

  姜淑梅却不觉稀奇。书中那个长脖子女人,上吊未遂,活了下来,但脖子却变长了。“我们那个屯子哪年都吊死三四个女人。”

  姜淑梅只是把她80年来“知道的”写出来,不加评论。她一生似乎都没有评判、质疑,只有接受。

  除了生死如浮萍,姜淑梅的婚姻也身不由己。经媒妁之言,1954年她嫁给了山东巨野农民张富春。她觉得丈夫“跟我哪个哥哥比,都比不了。但他从来不打我,也没骂过我,为什么要离婚?”

  每每回忆起父兄,姜淑梅脸上都流露出孩童般的神情。

  艾苓无数次见过这个表情:在艾苓学习、读书、写字时,姜淑梅就一边干家务一边高兴地直看女儿。她说:“妈妈几个孩子里,就你最像姥爷,是文化人。”

  没故事写了,就“上货”

  2013年出版第一本书以来,姜淑梅写了50万字,几乎一年出一本书。

  有人问她,等自己的故事都说完了,还能当作家吗?

  姜淑梅的答案是,我去“上货”。这个“货”,就是收集别人的故事。她去哪都随身带录音笔、小本子和一支笔。

  姜淑梅进的“货”,多来自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才有古老的故事”。年龄最小的讲述者也50有余了。

  因为开始忘事,耳朵也背了,姜淑梅有了“危机感”。她最喜欢的一位87岁的“姐姐”,讲完故事两个月,姜淑梅再去她家,发现“人没了”。

  目前,姜淑梅的第四本书稿已经完成,讲的是别人的家族史。第五本收录了100个民间“小唱”,她还想自己学着画插图,“玩啥不是玩呢”。

  不管写作,还是画画,姜淑梅都是在一个沙发靠枕上完成的。她不爱在桌上写字,觉着“拘束”。写累了,就直接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大声唱歌。

  她也没有专门的稿纸。硬纸板、打印纸的空白面、小孙子的作业纸……遇着什么用什么。

  也有人认为,她“个人写史陷入琐碎”,是一种“无意义的写作”。

  但对姜淑梅来说,写作“就是一个爱好,是玩。如果从初学写字算起,我还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姜淑梅说,她会一直玩下去。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