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本格”转型路
2016-02-08 05:21:06
 

  湖北日报讯 记者星星 通讯员周勇 陈威

  2日,黄州路口大道,湖北本格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库房里,起重机沉稳迅捷地将一块块大理石板成品起吊到位。逼近年关,又逢行业淡季,本格厂区却仍旧热火朝天。

  说起企业转型经历,总经理戴俊绘声绘色——

  叹:那段好日子去得真快

  5年前,本格重工投资1亿多元,引进高频焊接技术,将焊接厚度提升至16毫米,成为国内轻钢结构生产领域一匹黑马。

  一组数字让本格人骄傲:2011年9月投产,半年实现产值1.8亿元,相当于每天进账100万元。

  “那情景真叫火爆!”戴俊说,每天,厂门口等着提货的载重车,一排一大溜。

  然而,好日子不长。

  2013年,钢铁行业骤冷,轻钢产品价格从每吨万元断崖式降至5000元。加之产业准入门槛低,同类厂家不计成本拉客户,企业毛利从30%锐减至10%。

  企业进入寒冬,曾经的“数亿元扩产”计划,永远地留在了纸上。

  转:石里掘金别有洞天

  眼看着撑不下去了,怎么办?

  戴俊以前曾涉足大理石建材,业务熟,能不能转行。

  说干就干!戴俊带着同事,走访福建、广东、广西的大理石生产基地,发现武汉、黄冈等中部商家,几乎都从这些地方进货。

  再看周边,方圆几十公里,仅有一家大理石生产厂,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一边是产品积压无人要,一边是市场需要少货源。生产与需求不匹配,企业哪有生路?本格果断决策:转产。

  2014年4月,公司咬牙投入2100万元,建设两条石材生产线。

  转型必须提质,本格思路明确。建污水处理系统花去400万元,戴俊没皱眉头。

  第一批成品出炉,厚度、亮度及其他参数,误差率连质检员都直呼严苛。戴俊毫不留情,“凡是超过误差率的产品,一律不准放行。”

  去年6月,产品上市,客户一片叫好。西安、长沙、九江、安庆等地客户纷至沓来,5年前的红火重现本格。

  升:做一道加法,增一批客户

  开始,本格专一生产标准规格大理石。

  与客户交谈中,戴俊发现,购买大理石,往往需要配套的脚线,保证花色一致。客户对公司产品很满意,但买脚线又不得不找其他商家。

  这个发现,引出本格第一道加法:购进一台线条机,配套提供大理石脚线。这一配套,客户量增长近一倍。

  接着,公司发现拼花产品是一大需求,很快加购一台水刀拼花设备,生产出各种圆环、拼花点缀的产品,让客户眼睛一亮。

  最近,戴俊再做“加法”,购进一台雕刻机,按照客户需求雕刻文字。

  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本格每做一道加法,就增加一批市场客户,适应市场的能力也得到一次提升。2015年下半年,该公司实现产值4000万元,毛利超过20%。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说起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戴俊颇有心得地说,企业就是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走出困境。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