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匠心画画 百猴迎春
2016-02-04 15:00:18
 

《吉羊载喜猴》

《母与子》

■张逸良

  数遍十二生肖,真正讨人喜爱、还能入画的并不多,猴子算是一个。

  作为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之子,李燕选择将猴作为自己的“主打”,把猴画得别具一格,也是受父亲的影响:“那时候父亲和我说,白石先生的画儿里,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农具、耙子、锄头、咸鸭蛋切两半儿……但就是这些东西,恰恰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看见它们就会有亲切感,能产生共鸣,甚至能闻见画里头的泥土味儿。”幼承家学,在父亲的指引之下,李燕将自己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小动物和人物画上。后来细琢磨猴子,也是因为他发现每个人看见猴子,都喜笑颜开,将猴子入画,自然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要想画猴,先去看猴——走街串巷的耍猴艺人一来,李燕一准儿冲出去看。演上一段时间,猴儿会拿一个铜盘向周围观众讨赏钱,不少人从兜儿里掏出钱放进盘子里就准备走,耍猴人操着一口唐山话说道:“别走别走,我这还有好几样儿呢。”此外就是听《西游记》了,少年时,李燕听过很多有关《西游记》的故事,至于孙悟空的大戏、木偶(老北京叫“耍猴儡”),更是看得入了迷。从不懂到懵懂,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渐渐地,李燕的生活里就离不开猴儿了,画猴、做泥猴、雕石猴,乐此不疲。从1992年开始,李燕还参与设计中国邮政有奖明信片,在每轮猴年与人们如期相约。

  去动物园猴山看猴画速写,也是李燕坚持许久的功课,他说自己经常是“第一个进动物园赶野鸭子的人”。从天一亮进门,到夜幕降临,他经常能在猴山待上一整天,最多的时候能画一百张速写,“天擦黑了,没法写生,我就会在那里观察。猴儿折腾了一天,肚子也饿了,傍晚饲养员一喂食,他们变得异常活跃、上蹿下跳,那是观察猴的绝佳时间。”猴子动得飞快,必须要抓住关键部分,考眼力更考手底下的功夫,这需要不断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做到。

  李燕说自己是“笨鸟先飞”,并非聪明人,所以要虚心、刻苦、勤奋,“老觉得自己还不够,一辈子谦虚,父亲一直这样。谁都能议论他的作品,任何有益的建议,他都能虚心采纳,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往前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教书匠,使他有一颗匠心,“要做教书匠,自己心里先得有一颗‘匠心’。教书是门学问,没有人味儿、生活味儿,不会起承转合,台底下肯定没人听,也听不懂。台底下没人愿意听,自己下去吧!教画画一样,画两笔给学生看,你做不出来,也不能要求别人那样做,所以必须时刻督促自己。”

  猴捧仙桃祝寿康——新春到来之时,不妨让我们流连于“齐天大圣之子孙”,自题“七三青年李燕”笔下的“百猴世界”。画猴让他的心永远年轻,他也希望每个观众,总有愉悦与安康的美好感觉相随。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