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浓浓”的春运回忆
2016-02-04 14:45:30
 

  新华社太原2月4日电(刘琦平)匆忙的脚步中,“春运”从年尾的关键词逐渐成为社会焦点,春运人几十载不同的回忆记载了春运的“变”和那份不变的浓浓回家情。

  从“挤得上”到“走得好”

  “现在过年回家一点也不遭罪,从石家庄到太原不到一个小时就回来了,车上人也少,就没有站的人嘛。”刚乘坐D2001下车的侯先生说,今年第一次坐动车回家过年,动车“走得好”让他既轻松又兴奋。

  但想起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打工春节返乡时的场景,“那会的大老爷们就是一个劲往上挤,身上扛着装‘年货’的麻袋,后面拉着一家老小,感觉骨头都能散架!” 侯先生摇了摇头,“实在不行呢,就钻窗户,反正就是要挤得上”。

  虽然车厢里到处站满了人,甚至连座位下面都是睡觉的乘客,想上个厕所都得挤半个小时,遭尽了罪但心里却是高兴的。李先生笑着说,“因为知道很快就能回家了啦,虽然比拉牛车还慢,但是想着能回家跟家里老小团聚,那就是最开心的事啦!”

  从红皮车、绿皮车到空调车,再到现在的动车,老李“尝”了个遍,他说:“回家的速度是一天比一天快,这变化虽然不知不觉,但确实很大。”

  从“通宵排队”到“分分钟搞定”

  79岁的铁路职工李兴光大爷退休后又在寿阳车站义务服务了18年,他对春运30年来的变化感受颇深。曾是太原马首车站站长的他回忆,以前互联网卖票没开通时,售票厅外总是在前一夜就排起了等候买票的“长龙”。“那会买票那叫一个辛苦,来的人手里都带着小凳和吃的,外面零下10来度就那么等着第二天开门。”

  “现在你们年轻人哪里还排队,哪里不能买票,打开电脑、拿起手机都能买到票,到售票厅买票的人比以前少多啦!”自从电话订票、网上购票开通后,人们不用再向上一辈那样必须排队买票,买票“分分钟就能搞定”,既方便又快捷。

  “说到底啊,都是那股想回家的劲撑着呢,不然谁那么苦那么累在那里通宵排队呢。”李师傅笑着说道。

  从“铁老大”到“回家多元化”

  铁路运输在不断发展,高铁线路也在不断增加,但仍是难以抵挡不断壮大的“春运大军”,火车回家“票难买”在一定时间内将仍是一个较大的难题。然而在短途、省内甚至较长距离的回家方式中,拼车和自驾又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

  2月2日下午,在太原开一家“沙县小吃”的湖南人老胡,正在和家人忙前忙后的往车里搬东西。他们今年并没有购买回家的火车票,而是用那辆银色的面包车作为千里迢迢回家路的唯一工具。“店里今年新买的车正好派上用场,现在高速路也很方便,从太原只用20多个小时就能到家,过路费加油费也才1000多块钱,比我们四个人坐火车票都强。”胡师傅说。

  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打车行业也已纷纷进军2016春运,仅滴滴打车每天就有超过7万的全国城际春运订单,跨城顺风车也逐渐成了一种新的春运方式。

  时代在变,现在人们不用再依赖“铁老大”作为唯一回家团聚的方式,“多元化”的回家方式逐渐开始承载着更多游子的“春节回家梦”。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