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市场撬动世界电影格局
2016-02-03 08:39:52
 

  中国电影的票房在2015年有了爆炸性的增长,这种增长既体现在整个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上,也体现在中国本土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票房比例所发生的变化上。全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长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到2015年年底,整个票房突破400亿,而且国产电影《捉妖记》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票房的新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本土的票房比例,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据统计,2015年,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在中国占比十多年来首次不到4成。这个重大的变化其实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快速成长的结果,也撬动了全球电影格局转变。

  中国电影观众这几年有了快速的增长,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全国化”进程的结果。近年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超级大都市决定电影票房的结构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两个新增量,一是中国中产群体扩大趋势已经迅速形成了以三四线城市为中心的快速扩张。二是“80后”“90后”的年轻观众群体已经成为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这两个要素的叠加正好是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小镇青年”群体所形成的电影“新观众”。这些“新观众”的崛起从根本上形成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新增量。他们的出现让电影文化和趣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其实是中国电影市场仍然会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这一内在动力将会支配中国电影票房继续获得起码五到十年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正是由于中国的“城镇化”深化的结果。中国的新中产观众将会让中国成为华语电影乃至全球电影无可争议的新中心。这两股力量正是中国最重要的消费增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他们的作用下中国电影票房才会有如此的增长。这是基础设施配置增长的结果,大型的购物中心内的电影院向三四线城市的快速普及和整个银幕数的增长,都是三四线城市加入到电影市场中的必要条件。而中等收入者近年来的急剧扩大和普通劳动者快速的收入增长都为电影消费提供了充分依据。年轻人历来是电影消费的主力,但今天的年轻人的增量不再是大都会的青年,而是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他们的趣味也对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电影市场的放大,正是三四线城市和青年这两个重叠增量产生的集聚效应。

  这使得中国电影的“本土性”进一步地加深了,面对本土观众的电影文化开始有了两个方向的增长。一是在好莱坞电影最擅长的“高概念”“高技术”电影方面中国电影也开始了追赶尝试,如《九层妖塔》等特技制作的成功等。在好莱坞电影现在缺少新增长点的时候,中国电影在这方面的追赶虽然现在还难成大的力量,但由于有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以及国际合作,未来的成果可期。二是中国电影对本土日常生活的发掘形成本土电影的独特表现,如十一档期受到欢迎的《港囧》和《夏洛特烦恼》等,这些电影和年轻人和中等收入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感同身受。这种类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中国电影的整体市场放大,也为艺术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作为艺术电影创造了两千万元的票房,也创造了贾樟柯本人电影票房的新高就是证明。

  在今天,美国电影市场近年出现停滞状况,美国大片多数以续集等方式出现,缺少创新的状况也日趋严重。好莱坞虽然仍然具有很强的实力,但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制作的持续活跃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电影的总体格局。首先是带来了蛋糕做大,中国电影已经能够在本土和好莱坞电影竞争,基本上打成平手,这其实是除了印度之外很少有国家的电影工业能够做到的。其次也带来了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的巨大吸引力和在全球华语电影中的核心位置。全球华语电影现在已经完全是以中国大陆为中心发展了。这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挑战和问题,但“全国化”已经为中国电影带来全球性的契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