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市洪都南大道,坐落着一个1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与传统产业园不同的是,这里听不到机器轰鸣,看不到生产喧嚣,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新奇的楼房、装修别致的办公室,以及150多位来自全省的优秀建筑设计师。
产业园的拥有者是中航长江工程有限公司,但真正的主人却是这些设计师。2015年9月,中航长江成立设计师产业园。在这里,设计师们从以前几万元业务的“小打小闹”,到如今在上千万元项目中“大显身手”,实现了自身的二次创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产业园,如今正迸发出亿元产值的巨大能量。
各自为营 行业困局待解
成立设计师产业园之前,脱胎于洪都集团,目前已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中航长江工程有限公司,已在建筑装饰工程行业内打拼了30年。尽管承担过鸟巢、厦门航空港、江西艺术中心等多个大型项目,但行业的局限性一直让公司负责人李涛困惑。
“这个行业的市场体量有近万亿元,但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司年营业额也不过200亿元。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如何做好工程,却无法串起整条产业链。”回昌担任中航长江董事长之前,李涛曾在北京从事多年互联网行业,他认为:“必须打通全产业链,才能获得更大发展。设计师便是建筑装饰产业的最上游。”
“一个设计师每赚取1元的设计费,意味着背后有着30元的工程费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李涛说,但在以前,设计师与工程公司往往各自为营。“设计师们缺乏融资、管理和施工能力,每当遇到大单,他们只有设计能力,而工程公司有完成大单的能力,但又缺乏客户的一手信息。”
对这一点,南昌的设计师刘文毅有着深刻感受。“我在这行做了十几年,从没有拿到一百万元以上的设计单,一方面客户看不上我们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缺乏工程装饰能力。”“如果把所有优秀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打造产业园,设计师可以给公司带来订单,公司又能为设计师解决难题,这不就形成了一条良性互利的产业链吗?”带着这个想法,2014年7月,李涛邀请三个设计师工作室试水,没想到仅半年就带来了7000万元订单。
“松散管理” 实现互利共赢
2015年5月,李涛投资5200万元,将原本是乔家栅食品厂老厂房的地块,经过四个半月改造成了如今的设计师产业园。值得一提的是,李涛没有花力气到处邀请设计师,反倒设计师们早早地预定好了办公席位。2周后,设计师创业团队全部入驻,如今共有20个工作室,150余名省内优秀的设计师。
“设计师产业园的想法在业内很快传开,大家非常认同。我们不像传统产业园,要愁招商引资。我们愁的是怎么优中选优,让真正出色的设计师能够聚集到一起。为此,我们要求设计师都要拥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历。”李涛说。
对于设计师与中航长江的关系,李涛强调,双方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每个设计师都是自己的老板,我们只做服务,而且免除一切办公租赁费用。”李涛表示,产业园采取松散管理的模式,设计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既可以用自己工作室的名义接单,也可以联合中航长江一起。“准确地说,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二次创业’的平台。”李涛解释,从本质上来说,设计师产业园的创立就是让优秀设计师和建设装饰公司实现资源共享。
比如,产业园内的设计师接到设计订单后,可与中航长江联合拿下工程业务。产业园内园林、室内、幕墙等各专业的设计师之间形成互补,持续参与施工阶段的相关环节,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世界上最强的捆绑就是利益捆绑,整个产业园年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李涛表示,一单装饰工程业务净利润有12%至15%,中航长江会拿出5%给设计师。“设计师既能参与行业内的大型项目,又能获得高额收益,与中航长江一起实现共赢。”
打响江西设计品牌
产业园创立半年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目前已拿下了一个3000多万元的别墅装饰订单,而且这只是基础装修,后面的业务还会不断增加。”李涛说。
产业园内的俞工设计事务所正在忙着研讨厦门一家超五星酒店的设计方案,负责人俞李纲说:“光设计费就有300万元,属于国内中高端的项目。后面工程业务跟上了,会有几千万元的订单。”
提到这个机会,俞李纲觉得与产业园密不可分。“以前我们没有融资渠道,又缺乏工程资质,即使有大项目也不得不转给其他公司。现在客户看到的是我们的设计能力和中航长江的工程资质,所以即使面对国内优秀的竞争对手,我们也完全有信心。”
随着江西设计师产业园的顺利发展,李涛计划在中航长江全国29家分公司都进行效仿。“2012年公司已经着手上市,明年计划登陆创业板。上市后获得的资金,全部用于设计师产业园的创立和发展,在全国打响江西设计品牌。”
此外,中航长江设计师产业园还与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两个学院分别创立了雕塑设计研究中心和建筑、钢结构研究中心,毕业生们也可以输送至产业园。“他们可以把这里作为自主创业的平台,我们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设计师力量。”
本报记者 陈 璋 实习生 周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