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1月30日上午,协和医院妇科门诊,熙熙攘攘的求医人群中,一位老太尤为引人注目。她手上举着一行字——“大医精诚,无为而治”。这位七旬太婆找到王泽华教授,专为感谢8年前的“不开刀之恩”。(见1月31日《武汉晚报》)
这则报道,犹如寒冬里一股暖暖的正能量,温暖了世人,引来众多网友对王泽华的点赞。其实,对于病人尤其癌症病人,并不见得手术就是最佳方案,有时放化疗效果优于手术效果,医生便会建议患者不要手术。也许一些患者及家属对此并不理解,这是因为患者及家属并不专业,在他们看来,癌症就是要动手术,如果医生不给患者动手术,可能是为了让患者受更多罪,买更多药,或是为了规避手术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许这样的医生确实存在,但没有确凿的证据,笔者也不敢妄言。
“无为而治”表达的是一种感谢之情,是一个溢美之词。但对于病人,需要的是最佳方案,有时需要“无为”,有时则需要“有为”,甚至下猛药,动大手术,这要根据病情等各方面考虑。所以,这位老人感谢医生的“不开刀之恩”,并不意味着王泽华可以对每个患者不开刀就能实行最好的治疗,而“无为而治”也仅是依据病情而做出的一种治疗方案,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病人。
这一报道,让人感到温暖,甚至容易让人联想曾经媒体报道的那位开4毛钱的药治好病的医生。他们能上了各大网站的新闻头条,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好医生并不多见。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在当下,医疗制度存在严重漏洞,这让一些医生不守医德,钻进了钱眼,罔顾了职业道德。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少数医生医德败坏,让部分公众对医生印象不佳,进而大肆渲染,毁坏医生群体的形象。而当遇到良心医生时,简直要视为华佗再世。而事实上,这样的医生本来就是医疗队伍中的大多数,无需将其拔高到“稀有”的高度。但另一方面,对做到本分的医生,舆论予以极大关注,恰恰反衬了对“乱为医生”的忧虑。
消除公众的忧虑,更应该着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用制度来保证这样的好医生“不孤单”,用制度来保障更多的患者“很幸运”,而不是只能从新闻报道中对这样的好医生“艳羡不已”,从而维护好患者权益,让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成为所有医生真正的坚守。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