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见习记者吴擒虎 通讯员张勇 王涛
经济下行,不进则退,企业如何度寒冬?
变废为宝、创新工艺、抱团取暖,当阳企业“八仙过海”,一场降成本攻坚战全面打响。
近日,记者赴当阳,走进龙头企业看最新战况。
水泥公司“吃”废料,成本三连降
小水泥企业纷纷倒闭,而葛洲坝水泥当阳有限公司通过变废为宝,综合效益在葛洲坝集团旗下10多家水泥公司中常年稳居第一。2015年当阳公司的成本同比降5%,实现三年连降。
用电是水泥公司成本中的大头。来到厂区的余热回转窑边,汽轮发电机轰轰运转。“生产一吨熟料,需用电58度,但产生的废气,再循环用于余热发电,可产26度电,效益可观。”公司副总经理张良田兴奋地说。
公司将于今年3月投产新生产线,工艺更先进,每年可吸纳周边工厂的磷石膏、粉煤灰、煤渣等废料60多万吨,城市生活垃圾18万吨,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实现变废为宝,还可降低20%的人工、10%的电耗。
老厂节支具明细,新厂工艺大革新
在华强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张《2015年增收节支3000万元项目明细表》,详细列举了增收节支项目、金额、负责人、实施效果,数据来源于15个车间。其中,造气车间通过锅炉改造、炉箅改造、吹风加氧改造,生产每吨氨的用煤量减少10公斤以上,全年降低用煤成本340万元。
“表上列具的是老厂区车间节能项目。公司共投入了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仅去年成本就降了3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万建华说。
几百米外,新厂区洁白的建筑,与老厂区形成鲜明对比。万建华说:“公司投入18亿元,在新厂区布局世界领先的粉煤连续气化工艺,去年12月投产。”相较于老厂区的旧工艺,新工艺可将工厂全年耗煤量减少33%,降低成本近40%。
抱团取暖,成就“中部陶都”百亿集群
窑炉整齐,道路通畅,绿树成片。素有“中部陶都”之称的当阳建筑陶瓷产业园,规划得整洁气派,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
产业园有陶瓷生产企业16家,各类配套企业56家,涵盖了整个陶瓷产业链,公司间形成紧密的上下游关系,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当阳还投入7亿元,完成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短短几年时间,当阳建陶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集群产值过百亿元。
该市经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张华锋说:“如果按传统的‘一厂一配套’模式,土地、物流等成本要增加一倍以上。”
部分企业建议,增加园区的车流量,还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