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
本报记者 张天韵 本报通讯员 贾丽平
前不久,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拐江村沸腾起来了:从北京传来喜讯,村里的农家书屋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村民们高兴地奔走相告,农家书屋管理员潘桂姣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冬日里,记者走进农家书屋,40平方米的屋里整洁明亮,一条红色横幅上几个大字引人注目:“‘我的书屋我的梦’龙胜拐江村农家书屋少年儿童阅读活动”。潘桂姣指着横幅告诉记者,为鼓励村里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每年假期都联合县图书馆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还设立了“读书奖”,“孩子们轮流争当农家书屋的小管理员。另外还开设书法、诗词培训班,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2013年,拐江村在县里的支持下,重新修建了6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把农家书屋、公共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融为一体。农家书屋现已有各类图书4560册,报刊23种,音像制品103种,每年补充更新各种图书60种,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也一应俱全。
说起农家书屋,村民洪德招赞不绝口。他经常到书屋借阅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当时有不少人嘲笑我,不花多些时间用在种田养鸡上,难道书能当饭吃吗?”如今凭借着书本知识种菜养鸡,收获颇丰。最让洪德招受益的一件事,就是“通过书本教的办法救过好几个被毒蛇咬的村民”。
根据村民居住分散的情况,潘桂姣不仅将村民的电话用小本本记下来,哪村种果,哪村种菜,哪些村民种食用菌、香菇,她都一一了解并记在本本上,“每逢有事下村屯,我都会给需要的村民带上一些图书,既满足村民的需求,又节约借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