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创业先锋赵海伶:向传统经营模式说不的大山姑娘
2016-01-22 10:53:57
 

  梳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带着些许川中口音,总是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笑起来格外的亲切随和,站在记者面前的赵海伶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大方、爽朗干练的姑娘。如果不是有机会和她聊聊这些年的创业故事,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年轻的姑娘,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开始投身创业,并把目光精准的投放在农村电商这一崭新领域,也正是她通过努力奋斗一步步成立了自己的土特产经营公司,带领百余户山区民众走出大山、创业致富。而这一切成绩,都始于一个源于大山的灵感,和一颗勇于追梦的心。

赵海伶和山民一起收山货。赵海伶供图

  靠山吃山 关键是怎么吃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地众多,种植的林果、茶叶以“名、优”制胜,以黑木耳、香菇、竹荪、蕨菜为主的山珍食品也享誉国内外,这就是赵海伶的家乡,也是她梦开始的地方。

  2009年,22岁的赵海伶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在思考前途与命运的时候,她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大山。在那个没有创业园、没有孵化器的时代,赵海伶凭借一腔热情和超越同龄人的勇气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的生活,选择了回乡创业。用她自己的话说,“靠山吃山,这个山我是‘吃’定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赵海伶就是凭借这样的信念在大山里扎下了根来,但是守着这青山绿水,要怎么吃好、怎么吃透、怎么吃得长久才是问题的关键。青川木耳、竹荪、香菇、核桃……守着这些山里的“宝贝”,如何让这些宝贝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一个念头闪现在赵海伶眼前:电子商务。

  赵海伶是个说干就干的干练姑娘,有了想法她就开始走进大山,向农户收购蜂蜜、竹荪、木耳等土特产,并经营起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借住网店平台出售这些山货。由于青川的山珍品质过关、价格公道,赵海伶的网店很快就有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客源。

  然而六七年前的青川,没有物流,没有网络,没有住房,赵海伶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最头疼的就是大山交通闭塞,物流产业滞后的困境。

  一开始,赵海伶通过附近的乔庄镇邮局把货物往外寄,但随着山珍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网店生意越做越旺,镇上的小邮局已经无法满足赵海伶的发货需求。“(镇上的邮局)每天寄东西至少要花三小时,服务态度还很不好,感觉人都要崩溃了。”后来终于等到镇上设立了快递公司,但由于成本过高,物流的问题仍迟迟得不到解决。赵海伶说:“自己把货运到成都,再往外发,也比直接从青川发要便宜。”这让赵海伶意识到要想在把山里的“宝贝”运出去,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寻找更为便利的运输渠道。

  之后,赵海伶尝试找运输公司合作,通过每天往返于青川和成都的大巴往外带货,然后让成都的快递公司去班车站接货。就是再这样的奔波中,赵海伶的网店生意经历了最初的经营壁垒,一点点红火起来,也让这个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川姑娘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定。

赵海伶和一起工作的老乡合影。赵海伶供图

  头脑转变 困难不只一点点

  青川的山清水秀孕育了数不尽的山珍林果,也孕育了山民们的勤劳淳朴。在过去漫长平静的岁月里,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在传统的劳作与经营模式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正是他们,给了赵海伶转变生产模式的灵感以及为大山树品牌、树口碑的动力。

  “山里的农户非常淳朴,他们都有愿望改善生活,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赵海伶说。她曾经和一户蜂农细聊过,获知对方一家五口人一年的支出不过3000元,而这样的水平在村里还属于中等偏高的。“通常是织个蜂巢养着,后面就不管了,根本没有意识到怎么做生意。”

  在赵海伶看来,一方面,靠自己收山珍林果规模总是有限,另一方面,如果能借这个平台帮助山里的产品走出去,为山民们联系更广阔的生活,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实在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为此,赵海伶和村干部们进行多次沟通,在村干部的配合和支持下召集村民、反复沟通,赵海伶终于收获了村民们的理解与信任,也为山货外销创造了崭新的思维与更为广阔的路径。赵海伶的海伶山珍模式也成为现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典范,海伶模式彻底改变了落后闭塞的乡镇创收模式,为山村致富提供了值得广泛学习和借鉴的典型。

  自从带领山民们开创了这一共同致富的崭新模式,赵海伶坦言,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动力也更强了。在她看来,这对她而言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成长。让她在追寻个人创业梦的同时,感受着青年人的社会责任与变革力量。正如赵海伶所说,“社会责任其实就是首先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不给自己的家人,社会带来麻烦,在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去帮助别人。”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