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可以让你终生受用,一辈子也读不完。”郭丹与《左传》结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还是一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他的导师从事《左传》研究,在跟随导师做学问过程中,郭丹也被《左传》吸引,以致他的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都是与《左传》研究相关。毕业几十年,郭丹从未停止研究《左传》,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
◆承载传统价值观
“《左传》所记载的春秋时期,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许多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在《左传》里面得以体现,直到现在都影响深远,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民本思想。”郭丹告诉记者,民本思想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以民为本,这已经成为各国执政者共同的认知,而中国2000多年前的先人就已明确提出,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郭丹曾在他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阐述,桓公六年随国大夫季梁说的“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就是民本思想突出的代表。民心向背、得民与否也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曹刿论战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春秋中期以后,有关“保民”“爱民”“得民”“恤民”“成民”“抚民”“利民”的论述越来越多,哀公元年认为“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都说明民本思想越来越为统治者和
进步思想家所重视,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正是对以民为本传统思想极好的弘扬。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了晏子论“和同”的一段话。晏子所论之“和”“同”,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是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一对范畴。晏子认为,“和”与“同”异。“和”是指众多相异事物的相成相济,即集合许多不同的对立因素而成的统一,譬如调羹:“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汲,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是指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简单的同一。所以“和”是对立统一,“同”则是单一。“和”就是要适中,要和谐。各种相异的对立的东西相成相济,达到适中,才能和谐统一。晏子论“和”“同”,体现了对事物一与多、单纯性与丰富性多样性的统一认识。“和”“同”思想的提出,对于当今建构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外,把道德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多行不义必自毙”,“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等等,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价值观。
◆史学著作文学权威
朱自清曾评价《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如今,这一
观点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左传》在史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开创了宏达历史叙事的先河,而它在文学的权威方面,郭丹研究颇为深入。
郭丹认为,《左传》是以人物、情节与细节来解释历史的。《左传》作者记载历史,非常注重情节。一个情节常常是一则有趣生动的小故事,众多的情节构成了历史事件,犹如花团锦簇,琳琅满目,读之趣味盎然。尽管许多情节的叙述非常简略,但是情节的链条却非常清晰。
《左传》写战争,也是以情节取胜的,由众多的情节组成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并且写出人在战争中的活动。这就使战争描写更具有小说意味。
《左传》叙事写人的文学手法,可谓应有尽有。如文学手法中的细节描写,桓公二年,华父督路遇孔父之妻,作者用“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来表现华父督对孔父之妻的贪色丑态;用“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的细节,写公子宋未能吃到鼋羹的羞怒;用“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等动作写楚庄王狂怒之状,都是以细节写人的精彩之笔。此外,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叙事写人,白描手法,人物心理描写,对比烘托,皆臻善境。《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中杰出的一部作品,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小说创作。
多种文章体裁的萌芽,可以在《左传》中看到,涉及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讔、史传、诸
子、论说、檄移、章表、议对、书记各体。这些文体的萌芽,为后代文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读好一部经典,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左传》绝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郭丹告诉记者,他虽然不提倡但是也不反对目前很多人的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但要想在书本中获得营养还得花时间去读经典。当然,经典不仅仅是古代的经典,还包括现当代的文学经典著作。
◆好书推荐:《战国策》
《左传》之外还有哪些经典值得一看?郭丹首推《战国策》。郭丹告诉记者,《战国策》是一部史书,但却不是一部信史(即翔实的史书,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它虽是分国记事,不像《左传》那样按照编年的次序记载历史,与其说它是一部国别史,不如说它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的汇编。不过,尽管《战国策》非信史,这部奇书却为我们描绘出战国时代纵横捭阖的时代风貌与瑰丽恣肆的人文精神。
与《左传》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完全不同的是,《战国策》展现了纵横策士全新的、“独创的”纵横策士的思想,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此外,《战国策》展示的大量纵横策士们铺张扬厉的游说之词,至今仍给很多外交家和演说家们以启迪。